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党委:
丝路新语 千年古城焕发新春
【名片】
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拥有2000余年县治史,是古县城规范化建制保存完好的历史古城,也是成都国际铁路港所在地和中欧班列(成都)始发站。镇辖区面积73.15平方公里,辖15个村(社区),213个村(居)民小组,户籍人口约8.8万人,服务人口约13.9万人,党员2548人。近年来,城厢镇党委围绕做好“产”“城”“乡”三篇文章,全力抓好成都国际铁路港、城厢天府文化古城、玉虹乡村振兴片区建设,奋力将城厢镇建设成面向国际展示天府文化、讲述“丝路新语”的城市会客厅。
【先进事迹】
阳光透过枝蔓在庭院的青石路上洒下点点光影。两侧的厢房,内外讲堂皆保留着青瓦屋面、花格门窗的清代建筑风貌……作为省内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县级书院遗址,始建于北宋时期的绣川书院展示出成都古乡村书院的独特之美。
千年厚重文脉不仅延续传承,更被时代赋予了崭新内涵。连日来,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城厢镇“强国复兴有我”宣传教育等系列活动在绣川书院接连开展。“在书院里聆听宣讲,感受新时代奋进的热潮,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参会人员纷纷表示。
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据悉,城厢镇党委通过修复古建筑,充分挖掘本地历史,总结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打造了“薪火城厢”党员教育实践基地,2023年共接待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学习调研500余次。目前城厢古镇文物保护利用项目获评四川省2024年文物利用优秀项目,系全省唯一。
毗邻成都国际铁路港这个古丝路与新丝路的交会地,如今的城厢古城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下焕发出新活力。据悉,目前城厢镇党委正大力推进古城招商,促进“人城产”统一,服务高质量发展。以落实“三个板块招商运营,六大组团IP落地”为目标开展运营筹备及运营呈现,促进“风华绣川”“厢逢九思”等组团IP逐步成形,配套产业陆续亮相。目前已招商签约5.68万平方米,共签约数字文旅、文创艺术等多种业态的商户62家。
白天,茂林修竹间,弥漫着咖啡独有的清香;夜晚,萤火虫基地内,点点微光闪烁,汇成飘忽的萤光海洋……随着消费新场景的不断上新,从一个不起眼的静谧小村到全国“和美乡村百佳示范例”,青白江区城厢镇十八湾村走出一条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这也是城厢镇探索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据悉,该镇党通过联企带村惠农、村庄连片发展、重点项目拉动,依托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助推刘家巷AAA林盘、大绿自然学苑、萤光岛民宿、王家河心、贵和高科农业公园、“花塘橙香13·14”天府骑游绿道等点位百花齐放;初步建成萤光生态十八湾项目,形成生态养殖区、自然科普体验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建成集餐饮、休闲、萤火虫科普等为一体的新经济消费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有效提振乡村产业能级。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丹
成都都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党支部:
深耕科技创新 赋能乡村振兴
【名片】
成都都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党支部有党员5人,该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科创”服务模式,深耕农业科技创新,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推动“研发转化在温江、辐射带动在全川”,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新模式,建成全国第一条农业行业公链——CNG农业链,聚集高端研发团队42个、专家教授189人、博士研究生65人,承接研发项目75个、开发新兴产品60项,孵化农业科创企业上百家。
【先进事迹】
沐浴着盛夏的艳阳,青青的秧苗蓬勃生长,这里是位于温江区万春镇高山村的川农牛红香糯种植基地。“红香糯是我们自主选育的、省内唯一有色带香的杂交糯稻新品种。今年,我们在川农牛科创农庄前种植了330亩红香糯,打造大田集中示范场景。接下来不仅要继续推广种植,还要深化糯米酒等产品的开发。”川农牛种业公司副总经理张峻豪说。
成都都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由市科技局、四川农业大学、温江区政府等单位共同组建,致力于打通“政产学研用”通道,设立“川农牛”产学研融合发展集成服务平台,打造尖点农产品,带动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而川农牛种业公司是其子公司,主要从事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打开“川农牛e购”微信小程序,可以看到特色农品、生鲜果蔬、柴米油盐、蛋禽肉类等多个栏目,手机点一点即可下单购买。与一般的生鲜购物APP不同,这里的农产品由川农大教授“代言”,由川农大专家团队长期研究产出。目前,以“川农牛”为品牌建立全产业链集成服务体系,带动近百家农业企业发展,旗下绿色粮油、安全肉蛋等四大类100余种产品不仅在线上销售,还进入盒马鲜生、永辉等大型商超。这些农产品中,红香糯只是其中之一,近些年来热门的爆浆玉米、高原草莓番茄,都是其转化出来的农业科技成果。
“以服务促党建,以党建促发展”,成都都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党支部在农高区创新中心三楼专门设置了党群活动中心,定期举行联合主题党日、党企沙龙及论坛活动等,为企业提供党建培训、人才培育、技术学习等服务。把党建与双创服务、人才培养、企业发展等有效结合起来,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技术培训、项目申报、资金扶持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有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搭建涉农产业功能区、企业与高校院所的精准对接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迄今为止,成都都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已孵化农业科创企业上百家,培育规上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累计产值突破10亿元。与四川省100余个现代农业园互联、互通、互动,构建“研发转化在温江、辐射带动在全川”的转化模式。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娟
成都市优秀共产党员陈涛:
发挥“链主”属性 共创数智科技未来
【名片】
陈涛,1983年10月出生,200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微网优联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法定代表人。他围绕产业建圈强链,带领企业作为产业链主积极构建产业集群生态圈,多次举办市场合作伙伴大会,联动政府举办网通产业城市推介会,打造特色工业旅游研学示范基地,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先进事迹】
约陈涛采访非常不易,因为今年以来他已经成了“空中飞人”。从巴塞罗那的2024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微网优联作为为数不多的四川企业出海参展;到亚洲最具代表性ICT的顶级盛会——2024年新加坡亚洲科技展;再到巴西ABRINT通信展,微网优联展台结合中国元素大熊猫一同成了各大展会的焦点……陈涛带领微网优联团队向全球客商展示Wi-Fi7、5G Redcap等“中国智造”的实力,让他们通过VR眼镜远程体验万里之外位于成都的5G工厂,身临其境感受5G智慧应用场景、先进智造实景。“我们希望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具竞争力、更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也希望我们成都的基地能成为全球通信业版图上重要的一员。”他说。
VR眼镜的另一端,位于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的微网优联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内一片忙碌,各条生产线已全负荷运转,从上料到出货,每15分钟便有一台网络通信终端产品下线。这是全国首家3C行业5G-A智慧工厂,2021年6月首次建成投产,却已产值超40亿元、税收过亿元,实现近250万元/人/年的人均产出效率,成为新都“亩产”最高的产业项目之一。今年2月,企业首批5G RedCap模组试产顺利完成,已取得“芯片模组化”国产化突破的重要里程碑;今年5月,公司携手四川移动和华为率先打造出全国3C行业首家5G-A智慧工厂,订单从下发到交付最快72小时完成,整体生产效率提升10%以上,为3C行业树立了新质生产力标杆。
“独木难成林,百川聚江海”,这是陈涛经常挂在嘴边的格言。自2021年落户成都以来,他充分发挥企业“链主”属性,引进沿海、培育本地供应商,构建了一个以头部企业为引领、集群为支撑、链式互补为特色的产业生态。目前已成功开发本地供应商30余家,吸引10余家外地供应商来蓉,4家配套供应链企业投资落户园区,初步形成了“一小时”全链条产业配套圈,助力打造匹敌东部的中国网通产业第二极。
“我们的微网优联二期Wi-Fi智能终端产业园正加紧建设,园区整体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交付,全面投产后整体产能将达到30万台/天,年产能1亿台,年产值可超百亿元。”陈涛告诉记者,“届时,我们在龙年‘扬帆出海’的计划将得到强有力支撑,引领‘中国智造’赋能全球运营商及品牌客户,共创数智科技未来!”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