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7月07日

暑期高原行升温 遇上“高反”别逞强

暑期到来,前往西藏、青海、甘孜、阿坝等地旅游的人逐渐增多,但在这些高海拔地区旅行也面临高原反应的潜在风险。近日,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收治了一位因“失语1天、意识障碍12小时”的28岁小伙。由于患者在四姑娘山旅行期间出现高原反应,却强行爬山,最终导致昏迷。面对高原的致命威胁,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急诊科住院医师杨萍提醒千万别逞强:“预防高原病的最好方式,就是逐渐缓慢上升到高海拔地区。”

杨萍解释道,高原反应是指短期内由平原进入高原,即海拔3000米以上,对机体产生明显生物效应的地区,或由低海拔地区上升到高海拔地区时,由于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全或失调而发生脑肺综合征。高原反应又分为急性高原病、高原脑水肿和高原肺水肿。

那么,如何快速识别高反并迅速处理呢?杨萍表示,在抵达高原休息时,出现呼吸紧促、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状痰;嘴唇发乌,且吸氧后无缓解;经卧床休息、吸氧等治疗或低海拔转运,症状迅速好转等情况,都是高原反应。

在此情况下,首先应脱离高原环境,迅速下到低海拔地区,同时转运过程中尽量减少自主运动。其次,持续低流量吸氧(2L/min)通常可以缓解轻度高反。有条件时,对中度以上患者可采用高压氧治疗。同时,加强保暖,改变体位,可采取半卧位、双腿下垂,若出现昏迷,将头偏向一侧,降低呕吐误吸风险,就近就医治疗。

在此,杨萍提醒即将前往高原旅行的市民,最好参照急性高原病风险分层评估出行的安全性,设计出行路线及夜间休息点。对有中高危风险人群,可预防性使用药物。“建议携带医用氧气袋或钢瓶氧,如果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应立即下到低海拔地区、吸氧、就近就医。”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朱馨月

--> 2024-07-07 朱馨月 1 1 成都日报 c135329.html 1 暑期高原行升温 遇上“高反”别逞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