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降雨后,除了河道水位上涨以外,从河道上游裹挟下来的树木、生活垃圾等漂浮物也会随之增多,会造成因漂浮物堵塞河道而行洪不畅的安全隐患。当前,成都正处于主汛期,在连续几天降雨的情况下,针对如何保障河道行洪畅通这道“题”,成都如何“解答”?7月11日,记者进行了现场走访。
避堵
自动化打捞漂浮物
避免堆积造成堵塞
在洞子口拦漂闸,记者看到,拦漂闸将水面漂浮物拦截在拦漂格栅处,工作人员通过运行自动化机械抓斗,将设备下降到水中抓取漂浮物,并上升移动到空地处后,由转运车辆送至垃圾处理厂规范处理。
在现场,成都市水务局河道监管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9日到10日,中心城区市管河道共计打捞漂浮物53.23吨,确保在此轮降雨中,保障河道行洪通畅。
记者了解到,中心城区市管河道共设置了拦漂闸3座、自动化打渣机7套,通过运行这些拦漂设备随时对水面漂浮物进行拦截,避免水面漂浮物堆积造成堵塞。“对于一些大型漂浮物,如直径较大的树木,打捞上岸后会使用电锯等设备对其进行分段处理,确保能够及时转运,提高打捞效率。”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果漂浮物停留在刁钻位置无法进行机械设备打捞,又如何进行处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遇到这类情况,通常是采取人工打捞的方式,“打捞工作人员穿戴好救生衣、安全帽等安全防护装备后,通过专业车辆或者下河作业通道下到河道进行处理。”
善疏
实时掌握上游来水
精准调控河道水位
在市水务局河道监管事务中心调度指挥中心,通过成都市防汛指挥系统,工作人员实时掌握雨情及各条河道流量水情等相关信息;同时,通过河道可视化监控系统,以视频形式实时监控河道、闸坝运行情况。
“通过这两个系统,在降雨期间,我们能够准确掌握各条河道上游的来水和河道运行情况,实施闸坝联调联控,降低运行水位,提前腾出库容,让河道保持在安全水位运行。”县域河道监管和水资源调度科科长陈建国表示,目前,在锦江、磨底河等中心城区市管河道共设置了控制性闸坝30余座,能够对城区河道水位实现精准调控。
记者还了解到,市水务局河道监管事务中心在汛前已备足了相应的防汛物资,在降雨预警前,提前将隔水挡板、沙袋、抽排水设备等物资前置,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河道险情。同时,还与上下游水管单位、沿河社区等建立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条块资源信息的共建、共管、共治工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情况。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魏捷仪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