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7月15日

武侯

勇担中心城区责任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玉林路民谣音乐季发布会现场

在新兴产业园区里,新质生产力动能澎湃,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在四川大学,科技创新正在取得新的突破,校院企地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在武侯祠,三国文化串联起旅游、商业和对外交流,成为特色鲜明的城市IP;在玉林老街,民谣唱出美好生活的模样,烟火气在市井间弥漫……在武侯,太多的梦想在萌芽,太多的幸福在生长。

产业建圈强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不断推进,微波射频、消费电子、数字健康、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集群快速形成,武侯区聚焦做优做强城市功能,高质量建设悦湖科技城、太平寺现代都市工业谷等重点片区,高标准打造空间载体、配套公服设施。7月14日,中共成都市武侯区委八届八次全会召开,会议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和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精神,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部署。武侯区将围绕服务成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努力为全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向新而行 为科技创新注入澎湃动能

科技成果如何从“试验场”走向“大市场”?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环节。今年以来,由武侯区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科技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概念验证中心,积极构建“6+4”全生命周期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有效推动超声肿瘤治疗系统等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并储备心脏瓣膜假体输送系统等73个项目。瞄准“中试熟化”关键环节,助力创新型企业普思生物打造中药中试服务平台,与武侯区另外三家企业成功入选2024年成都市中试平台拟备案及创建资助名单。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武侯区科教资源丰富,是新质生产力成长的沃土。近年来,武侯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焦微波射频、消费电子、数字健康、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凝练科技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切实增强新质生产力的源头供给。同时,武侯区高质量建设环川大知识经济圈,加快推动面向新经济的技术交叉与转化中心打造,深入开展“校企双进·找矿挖宝”活动,推进武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对接研判储备项目超100个,新认定4个市级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梯度培育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1493家,新增申报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82家。

未来,武侯区将加快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加大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投入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微波射频产业技术研究院、悦湖新材料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强科技创新政策供给和系统集成,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支持区内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以更加灵活的机制引导科研人员紧扣产业需求抓创新、搞研发、促转化。

产业创新 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今年4月,电子科大和武侯区联合主办了微波射频产业高峰论坛,嘉宾和专家围绕微波射频产业发展提出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建议。随着5G和物联网技术的推进,微波射频技术正在通讯、医疗、国防等领域展现广阔的应用前景。武侯区把微波射频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发展前端射频芯片、中端射频器组件、后端技术应用等相关领域,支持企业拓展民用市场,高标准建设点阵智能制造、微波卫星通信等特色园区,提档升级西部智谷微波产业园。今年上半年,微波射频产业规上工业产值预计同比增长10%左右,微波射频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逐渐成势见效。接下来,武侯区将继续推动微波射频技术向消费电子、智能驾驶、医疗健康等新兴领域拓展,力争到2027年,集群产值规模突破200亿元。

武侯区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按照“搭平台、引伙伴、建圈链、聚产业”的思路,把产业建圈强链引向深入。

以微波射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壮大,双华数字健康产业园高效运转,前沿医学产业园、国际临床产业中心等重点项目正加速建设。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等新材料产业集群逐渐形成。

未来产业方面,武侯区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为方向,加强与大院大所合作,谋划布局人工智能、新一代无人机、人形机器人、家庭机器人等领域,推动“人工智能+”在产业发展、美好生活、城市治理等方面实现深度应用。当前,武侯区正联动新加坡能源等重点企业打造储能园区,加快推动好风光等项目。此外,鞋业、小家电产业等传统产业也在提档升级,预计到2027年,上云企业突破10000家,规上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50%以上。

汇聚资源 立足实际提升开放水平

在去年11月的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商务部服贸司代表商务部等四部委在数字服务贸易论坛环节发布了12个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创新实践案例,武侯区“打造‘1+N’综合服务平台扩大文化贸易规模”案例便是其中之一。武侯区三国创意设计产业功能区聚焦三国文化、天府文化、南丝路文化,持续推进企业引优育强、生态体系构建、产业集群发展,推动文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贡献更多“武侯力量”。

围绕服务成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武侯区立足实际,加快提升通达、运筹、融通、服务、辐射能力,切实以高水平开放集聚先进生产要素、推动高质量发展。开放平台建设方面,高标准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高效运营国际城市设计产业中心,加大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引育力度。外贸提能增效方面,积极培育外贸新动能,探索发展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吸引利用外资方面,鼓励外资企业通过增资扩股、利润再投资等形式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吸引更多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和功能性机构。同时,武侯区充分发挥三国文化、音乐文化等资源优势,策划推出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来武侯旅游观光和消费体验,下一步将努力在服务全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

区域联动发展也为高水平开放蓄势赋能。当前,武侯金堂结对联动,统筹利旧建新,协同发展低空经济(通用航空)、微波射频等重点产业,推动城市业态、功能、品质提升;与沙坪坝区合作不断深入,发布合作机会清单,谋划推动一批合作项目。下一步,还将继续稳步推进与翠屏区、东坡区、安岳县等地合作,与绵竹市共建新质产业合作园,加强三台·武侯智谷智能制造产业园招商运营。

多彩生活 保持热爱遇见幸福美好

“忙到半夜的路边摊,老板和老外摆雪山,炉子的烟火照亮彼此的笑脸……”当民谣歌手在巷子里唱起《花园成都》,2024玉林路民谣音乐季又拉开了帷幕。音乐爱好者们不仅可以在民谣里的“拾光小站”舞台唱歌,还可以在唱吧、抖音、城市之音和岷江音乐电台线上参与。与之同步开启的还有“抖音-楼下生活节”,无边界、无围墙音乐盛会给烟火玉林又添加了一层文艺气息。预计今年将有1000余位音乐人登上民谣里双舞台,吸引超百万游客到玉林东路打卡。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7月5日晚,成都新“十二月市”香市·玉貌花容爱美月在武侯区启动。香市以“武侯祠+锦里”为原点,延伸拓展全市消费空间。主会场围绕“国潮美妆的活色生香”“美酒佳酿的悠然醇香”“舌尖好味的美食飘香”“缤纷生活的文墨竹香”四大板块,吸引美妆香氛、美容护肤、饰品设计、生活美学、非遗文创、食品生鲜、餐饮美食、咖啡茶饮等诸多消费品类,超80个品牌商家参与。

在武侯,从来不缺精彩的生活。去年首届乒乓球混合团体世界杯,来自全世界的18支顶尖队伍为球迷朋友们呈现出了48场精彩的比赛,赛场内运动员们奋勇拼搏、球迷朋友们加油呐喊,在武侯这片热土上掀起一阵乒乓球热潮。今年12月1日至8日,继首届赛事取得巨大成功后,成都将再次举办这一激动人心的赛事,带来精彩、难忘的盛会。

保障民生 回应期盼提升生活品质

无中介、可月付,享受房源所在街道市场租金九折优惠,房屋精装拎包入住……近日,在相继推出中粮武侯瑞府、武新花园、吉绿苑等保租房项目之后,武侯资本集团新建完成潮音小区、兴元丽园两个新项目,计划于近期开始配租。武侯资本集团已投运1767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并持续提升住房功能品质,营造幸福生活美好场景。武侯资本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后将构建“4S”服务体系,以专业化“物业+管家”服务、24小时“不间断”安全保卫、快捷响应速度及多样化社群氛围,打造“配套功能全覆盖,品质生活触手可及”的高品质租赁社区。

民生项目为幸福生活持续“加码”,今年初,2024年度武侯区民生实事“十大项目”出炉,包括交通出行、市容环境、教育助学、医疗养老、食药安全、便民服务6个类别,总投资超过10亿元。上半年,武侯区大力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成72个社区公共服务需求调查,大力推进公建配套、安置房等122个项目建设,推动七中墨池等优质教育资源落地悦湖片区,加快推进区人民医院扩能提升,着力打造优质均衡普惠“15分钟公共服务圈”。

金角银边打造、养老服务提质、优质公办学位资源供给增加、社区综合体建设推进……一个个充满温度的项目相继启动,不断回应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杜文婷/文 武侯区供图

--> 2024-07-15 杜文婷 武侯 1 1 成都日报 c135723.html 1 勇担中心城区责任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