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洁
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系统性的重大部署,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提供了思想指南、确立了行动纲领,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具有许多新的亮点,体现党对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升华,体现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规律把握。
1
总目标
■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
2029年目标
■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3
七个聚焦
■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聚焦建设美丽中国
■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
■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
4
2035年目标
■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我们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来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在新征程、新起点、新方位上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改革任务和重点举措等,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举措务实可行,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政治宣言书,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实践续篇时代新篇】
一个“续”字,突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连续性,彰显了全面深化改革在守正中不断创新的鲜明品质;一个“新”字,突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在新征程的新主题、新部署和新作为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长征”;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改革继续推向前进,“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的改革实现了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总体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成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进一步”蕴含着历史的再接续、时代的新图景。2024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重要年份,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一个“续”字,突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连续性,彰显了全面深化改革在守正中不断创新的鲜明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明晰改革为什么改、往哪里改、怎么改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等,这些论断都是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守正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依然要在坚持方向不改、道路不移的前提下不断推进。
一个“新”字,突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在新征程的新主题、新部署和新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通过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去沉疴、破藩篱、激活力、迎挑战。
【紧扣主题系统部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六个坚持”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紧扣中国式现代化主题,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许多复杂矛盾和问题,必须克服种种困难和阻力,需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包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内的党和国家一切重大战略部署,都必须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来谋划和展开。
善于总结经验和规律,为未来党和国家事业提供科学指引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显著优势。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就是在总结经验和规律的过程中不断向前推进的。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进行了科学总结,分别从党的领导、思想路线、实践主体、科学方法等方面概括了“四个坚持”的重要经验。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讲话中,以“九个必须坚持”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六个坚持”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改革规律的认识,是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遵循。
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
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管党治党,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其中有的是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据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新提出的改革举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共15个部分、60条,分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总论,主要阐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第二板块是分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部署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第三板块主要讲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决定》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其中有的是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据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新提出的改革举措。全会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
《决定》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其中,围绕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做出的系统部署,如“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等,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是重中之重。
《决定》提出“七个聚焦”,即“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以此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力点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在“七个聚焦”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居于首位,十分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主要任务是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决定》提出的“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和时间表,更加彰显经济体制改革在这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牵引作用,是必须首先牵住的“牛鼻子”。在重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统筹谋划好其他各领域改革,充分彰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的鲜明特征。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