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黄雪松 文/图) 7月26日,中国科学院若尔盖湿地生态研究站(以下简称若尔盖站)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全面投入使用。据介绍,若尔盖站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科研力量也均来自成都生物研究所。
若尔盖高原作为我国高寒湿地的主要分布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但其正面临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湿地服务功能减弱的挑战。由于长期缺乏系统性研究和监测,该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技术研发相对薄弱。
这些问题,如何得到有效解决?“若尔盖站将采用跨学科、跨部门的研究方式,积极开展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监测、研究和试验示范工作。”若尔盖站站长高永恒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若尔盖站全面投入使用是高寒湿地生态研究野外站在国家野外台站建设中的重要里程碑,若尔盖站的建设改善了我国缺乏高寒湿地长期定位监测与研究的现状,增强了该区域系统性的科学研究和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研发与推广能力。
“若尔盖站通过科学研究、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为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持和技术保障。”若尔盖站副站长朱单介绍道。
此外,国际合作也是研究站工作的重点。“此次全面投入使用的若尔盖站将通过跨学科、跨部门与紧密的国际合作,以国家生态安全和全球湿地生态发展需求为导向,致力于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研究和可持续利用的试验示范工作,为我国湿地研究和保护领域的相关研究及全球湿地保护事业提供科研探索和技术支撑。”朱单补充道。
“未来若尔盖站将进一步发挥野外台站的平台优势,为我国生态安全和湿地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高永恒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