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7月30日

走与父辈不同的创业之路

他洞察风口,有“数”

罗劼介绍直播短视频智能分析系统

人物名片 罗劼 生于1981年,博拉青聚数创(成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成都合力达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羽林之子,成都市总商会副会长。

走进博拉青聚数创(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和科技感扑面而来,多个屏幕上显示着不同品牌、项目的实时监测数据。“我们基于大数据来给合作伙伴提供数字化营销方案。”在公司大厅,记者见到了博拉青聚的董事长罗劼。

作为成都老一辈川商之子,罗劼却没有从事和父亲相同的行业,这样的选择让人好奇。他形容自己是一座桥,连接着传统房地产企业和现代数字化企业。

谈及创业打拼

“数据齐全是做业务的核心”

在罗劼小时候的记忆里,仅能看到父亲匆匆忙忙的身影,却并不清楚他在忙些什么。“小时候对父亲的工作没有什么概念,就觉得修房子嘛。”在罗羽林的带领下,公司的房产于成都遍地开花,32年时间,实现了60多个房地产项目。

“我父亲的形象非常传统,他踏实、沉默,从来不会跟我和妈妈讲公司遇到的困难,也从不抱怨。”罗劼说,当年从事房地产开发有很多不确定性,“其实我清楚他的不易。”

2021年,罗劼时任成都市青年企业家商会会长,带领青商会成员到重庆交流学习,了解到博拉青聚这家提供数字化服务的公司。“巨大的直播视频产业基地让大伙儿深受震撼,京东、淘宝,还有很多汽车公司的直播都在这个基地完成。”交流结束,同僚们激情澎湃,商量着青商会是时候干一番事业了。

一开始,罗劼是犹豫的。“出于现实考虑,我们缺乏专业的技术和人才。”作为青商会成员的李林军连写5份商业计划书,直到最后一份,最终说服了严谨的罗劼。于是,一家博拉青聚持股30%,青商会持股70%的合资公司诞生了。

“我们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洞察消费者需求,根据消费者需求制作营销方案,涉及电商、直播等线上线下结合的营销方式。”罗劼带记者参观公司的直播间,简约风、商务风、访谈室……各种风格布景应有尽有。“论营销,我们是专业的。”提到公司的数字化营销优势,罗劼侃侃而谈:“没有一劳永逸的服务方案,数据齐全是做业务的核心,我们基于海量数据为合作伙伴设计个性化的服务方案。”

面临激烈竞争

“超出能力范围之外的事不做”

迎着大数据的风口而建,罗劼深知公司势必要面临激烈的竞争,面对更具品牌优势的大厂,如何取得客户的信任?

他说:“超出能力范围之外的事不做。”如何体现?基于自身能力对客户进行筛选,“选择理念一致的客户,理念不一致我们就无法给对方提供满意的服务,一旦达成合作,就要把客户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

对方的业务在能力范围内。“不过我可以很自豪地说基本上所有的业务都可以做,因为我们的技术团队已经实现硬件自主开发了,这在行业内是极具优势的。”

深耕互联网多年,罗劼对于行业的判断也像父亲一般,具有前瞻性。在他看来大数据是个很好的工具。“同样的工具可以用来做不同的事,曾经的营销靠创意,有了创意去碰需求。而现在,我们基于大数据对用户的消费习惯进行分析,找到他们的行为模式和需求,再靠创意满足。”

目前,罗劼正带领团队给新疆一旅游园区做数字化服务方案,同时在成都基地的直播间里推广该园区的周边产品,带动乡村振兴。今年,罗劼希望公司能认定规上服务型企业,同时开拓两个新的基地。

思考行业转型

“我有自己想做的事”

没有选择站在父亲的肩膀上建高楼,而是埋头在大数据的海洋里找寻人生密码,原因何在?

“回国这些年,我一直在找自己。”罗劼坦言。2006年,从德国回到成都后,他就参与到公司的项目中,做项目经理,熟悉房地产流程,很快就开始独立打理公司的好几个项目。一边干、一边学、一边了解行业,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开始思考传统房地产行业如何转型升级。那时候他看了大量的书籍,有一年读了100来本。

感到自己“火候”不够,罗劼渴望更多的尝试。一个偶然的机会,罗劼接触到互联网行业。罗劼和朋友发现律师市场和需求市场不匹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立了全成都第一家做法律互联网的企业,在行业内引发关注。第一次“触网”后,罗劼开启了互联网领域的深耕之路。2018年,恰逢社区团购兴起,他立刻抓住风向,基于合力达的楼盘,带领团队开发了智慧社区商业。通过搭建数字平台来完成社区商业,包含购物、洗车、周边商业等集合服务。隔年,他创立了一家保险经纪公司,为企业、医院等做定制化数字保险平台,这也成了他找到自己的“一把钥匙”。

正是这个阶段,罗劼和父亲进行了一次深度谈话。在这次谈话中,罗劼明确地表达了自己有想要做的事情。向父亲坦露心迹后的罗劼松了口气,于是,他在自己的创业之路上大刀阔斧起来。在公司管理上,他一改父亲老一辈企业家更看重人情、弱框架的方式,而采取更现代化、规范化的制度。同时他也向父亲学习“以人为本”的理念,关爱、重视员工,把他们当作家人对待。

对于未来要做的事,比起在父亲的“锦绣图上添花”,罗劼更享受白纸作画。他表示,数字化现在还处于初始阶段,自己乐意与行业共生长、与成长型企业共成长。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柳 摄影 胥瑞可

--> 2024-07-30 王柳 走与父辈不同的创业之路 1 1 成都日报 c136337.html 1 他洞察风口,有“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