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坚定不移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根本动力的时代号角,阐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成都实践指明方向、蓄势赋能。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推进改革,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重大原则、具体部署,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一是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既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一脉相承,又同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相衔接,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目标导向,汇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完善的制度防范化解风险、有效应对挑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二是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要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好运用好“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深刻领会其丰富内涵、精髓要义、实践要求,不折不扣贯彻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领域各环节全过程,不断以改革开放新作为新探索,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境界。
三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推进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部署各方面改革,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牢牢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真正实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四是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总结经验、阐述意义、提出原则、部署举措中,都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特别是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重大原则首位,并专门用一个部分来部署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启示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我们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在本地区本部门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绘就更美的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成都图景
城市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与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实际结合起来,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紧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关键,聚焦影响现代化建设的难点痛点,以钉钉子精神深谋实干,推动各项重大改革任务在成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成渝极核城市、四川省会城市,肩负着建设西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职责使命。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矛盾问题,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产业建圈强链、新质生产力发展、双核联动联建、成都都市圈建设、区域结对联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研究思考、谋划改革举措,积极争取中央和国家部委重大改革试点任务,联动推进国家和省级布局在成都的改革试点工作,最大限度释放改革试点集成优势和叠加效应,不断为成都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能、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二是围绕创造高品质生活全面深化改革。幸福城市是新时代成都的鲜明标识,对于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坚持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持续推进收入分配、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制度创新。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重点聚焦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全龄友好社会建设、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均衡布局等方面,进一步健全项目征集、实施、评估闭环推进机制,谋划推出一系列群众和企业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生动践行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不断提升幸福成都品质和内涵。
三是围绕实现高效能治理全面深化改革。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作为人口超2100万的超大城市,提升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对于实现高效能治理,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现代化大都市具有重要意义。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建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法治成都和平安成都建设、“智慧蓉城”“微网实格”治理体系建设、超大城市安全治理以及房地产、地方债务、金融等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方面,着力以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破解治理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径。
新征程、新起点。展望未来,需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成都实践的根本动力,用好改革开放这个重要法宝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笃行实干绘就更加美好的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成都图景!
[作者:中共成都市委党校(成都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