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上午,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2024中国电影艺术报告》《2024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发布论坛举行。两大报告发布,以精准的数据、客观的评析、动态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反映了电影艺术和产业发展动向上的态势。
对于报告,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会长、《2024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主编之一陆绍阳首先指出:“从技术上来说,科技助力电影创作,不仅提升了制作水平,更推动了中国电影工业的长足进步。”
科技助力电影创作
论坛开场,陆绍阳以“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为主题带来分享。陆绍阳谈道,中国电影创作正展现出多个鲜明的趋势。近年来,现实题材与网络电影持续成为创作热点,深入生活,反映时代脉搏。同时,我国类型电影日益丰富,也为电影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质量的保障。
从技术上来说,科技助力电影创作,不仅提升了制作水平,更推动了中国电影工业的长足进步,其中,《八佰》全片采用IMAX摄影机拍摄,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观影体验。在《长津湖》及《金刚川》等重量级作品中,数字合成与虚拟拍摄技术的运用已逼近国际一流水准,展现了中国电影工业在技术创新上的卓越成就。《流浪地球》系列,更是展现了对未来的展望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以高质量作品吸引年轻人
面对挑战,中国电影创作需勇往直前。“首先是AI技术的冲击,它提高了制作效率,但也引发了关于工具与主体、过去与未来的讨论。”然而,在陆绍阳看来,艺术家的独特性和创造力是AI无法替代的。其次,信息传播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审美趣味更迭周期缩短,电影创作需找到长周期与短周期之间的平衡,聚焦于人类永恒的主题。最后,消费群体年龄结构的变化要求电影创作者更加了解年轻观众,陆绍阳认为,实际上年轻人是很能为优秀作品坐下来、静下心的,电影人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思维,以高质量的作品吸引年轻人。
中国电影创作的成都力量
《我的姐姐》展现成都温情脉脉的城市风貌、《好雨时节》中成都的古韵今风尽收眼底……近年来,众多以成都为背景或题材的电影作品不仅展现了成都的美丽风光和独特文化,还通过不同的故事和角度传达了成都的人文情怀和精神内核。
“成都在中国电影创作上是一支重要的力量。”陆绍阳在采访中说道,“这类题材是会和年轻人同频共振的,我也希望我们的银幕上会有更多呈现成都人生活、成都人精神面貌的电影。”
陆绍阳表示,自己来成都已经无数次,“我特别喜欢成都,因为成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是一个年轻人生活的天堂,我们的电影是要面向年轻人的,所以如果我们的银幕、摄影师真正表达出年轻人对生活、对这个世界的感受,我想这部电影一定会很受欢迎。所以成都这座年轻的城市也是电影的天堂。”
“成都取景”“成都出品”“成都制作”,已经成了成都城市软实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说到:“电影本身就是软实力,一个城市举办电影节,可以为这个城市带来更多的文化软实力。我对成都电影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成都电影的未来一定更精彩。”
“百花”在成都盛开,本身就是对其“电影新势力”的肯定,我们可以预见的是,百花过后,成都电影将会开出更多更美的繁花。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茹懿 卢星宇 吴亦铮 摄影 朱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