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刘金陈
时至盛夏,“蓉城百花开”。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系列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连日来,在全市指定的影院中,回顾欣赏优秀的国产影片;在公园、绿道、社区里,伴着星光观看露天电影;在主创见面会、新片路演活动上,讲述并分享银幕背后的故事……时隔39载,当百花奖与成都重逢,不仅为市民群众、影迷与电影人献上了一场光影盛宴,也成为成都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
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成都锚定“中国最适宜数字文创发展城市”的发展目标,成都高新区、郫都区陆续出台了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正逐步成为中国影视产业发展的沃土。目前,成都聚集着近2000家影视企业,从业人员超过10万。2023年,有超过50个影视剧组在成都取景拍摄,诞生了《再见,李可乐》《八角笼中》《故乡,别来无恙》等一批影视佳作。
有产业基础、有扶持政策、有市场主体,更有技术优势。成都是中国软件名城,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是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持续赋能成都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
比如,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2》中的“太空电梯”等特效镜头就是“成都造”,国漫复兴代表作之一《哪吒之魔童降世》,同样来自成都……当前的成都,已连续举办11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拥有“国家级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虚拟现实视听技术创新与应用实验室”两个国家级平台,成都影视城更拥有亚洲最大单体摄影棚“视界一号”。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影视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都影视产业的发展优势也将更加凸显。
在本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系列活动中,还将举行科幻论坛暨成都电影产业专场推介会。这是“科幻之都”与百花盛典的双向奔赴,也将为成都影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影视产业,处于经济与文化的交汇点。盛夏时节“百花”盛开,既是近年来成都影视产业蓬勃发展结出的一个硕果,也是成都“推动文化创意经济迈入全国第一方阵”的又一个崭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