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8月07日

从“五个维度”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中共成都市委政研室课题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可以从高度、力度、广度、温度和时度五个维度来认识和理解全会及《决定》精神。

高度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以来,改革开放从未止步、从未停歇,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可以说,历届三中全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此次全会同样站高谋远,为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尤其是《决定》从价值立场、风险挑战、党的建设等方面阐述和强调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既有政治高度,又有战略高度。

从全会召开本身的重要性上来看“高度”。此次全会具有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全会的举行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就要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从全会《决定》的具体内容上来看“高度”。《决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重大原则,重点部署了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站高谋远、影响深远。

力度

——直面新矛盾新挑战敢于啃硬骨头和涉险滩

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此次全会直面新矛盾新挑战,力度不减,持续用劲。

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上来看“力度”。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面临诸多新形势新挑战。从国际来看,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赢得战略主动,需要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从国内来看,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具体表现在市场体系仍不健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等,同样需要以更大的力度深化改革,而且必须“挖根溯源”,从体制机制层面来推动解决。《决定》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全部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充分彰显“改革力度”。

从《决定》提出的系列重大举措坚持问题导向上来看“力度”。随着改革的深入,改革的领域逐渐从体制外的增量部分延伸到体制内的存量部分,改革越发触及深层次社会关系和既有利益格局,难度和阻力越来越大,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更大力度推进。《决定》提出的一系列重大举措,都是聚焦破解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民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以及国际变局中出现的更加复杂的问题,是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和使命担当回应和解决“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广度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联动方方面面

全会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统筹部署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领域改革,有效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联动民主和法治领域、文化体制、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生态文明体制等其他方方面面的改革一体联动、整体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广度”充分彰显。

从《决定》安排部署重要改革举措数量上来看“广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广度”,首先体现在重要改革举措数量之多上。全会围绕“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在进一步提出“七个聚焦”基础上,又细化提出60条300多项改革的重大举措,明确要求到二〇二九年全部完成。短短5年多的时间,300多项重大举措,平均每年要完成60余项,足见数量之多和任务之重。

从《决定》安排部署重要改革举措涉及领域上来看“广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广度”,同样体现在重要改革举措所涉及领域之宽上。鉴于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全会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部署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从内容来看,《决定》提出的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范围十分广泛,覆盖了经济、民生、教育、科技、法治、党的建设等诸多不同领域。比如,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又细化提出了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提出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等数十项具体改革任务,既有国家层面又有区域层面,既有宏观制度层面又有微观机制构建层面。

温度

——坚持为民改革全面部署经济和民生领域改革

为了谁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我们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的党。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决定》坚持人民至上,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承载和散发着满满而又可及可感的“民生温度”。

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上来看“温度”。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全会及《决定》都牢牢把握十分鲜明的价值取向——坚持人民至上谋划和推进改革。比如,《决定》“总论”在阐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提出“6个必然要求”,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在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好6条重大原则,第二条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彰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从扎实推动人民群众和企业可感可及的具体改革举措上来看“温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按照全会部署,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切实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决定》明确的300多项重要举措,其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落实更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等5项民生领域改革重点,都始终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效度

——明确任务书时间表并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决定》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部署了300多项改革举措,明确到2029年完成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必须跟踪问效,狠抓落实,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

从《决定》明确的时间安排上来看“效度”。《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围绕实现这一总目标明确了推进落实的时间节点。为实现总目标,《决定》提出了要聚焦七个重点的具体目标任务,并明确要求“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短短5年多的时间,一共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平均每年要完成60多项,要保质保量如期完成这么多的改革举措、这么重的改革任务,如此的“改革强度”带来和激发的“改革效度”不言而喻。

从《决定》明确的抓落实要求上来看“效度”。《决定》就全党如何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如何检验改革成效等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具体要求。在《决定》第十五部分明确提出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同时要求对党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全党必须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坚持上下协同、条块结合,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明确各项改革实施主体和责任,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内容,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由此可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效度”,实实在在地反映在了《决定》明确的全党如何抓落实、如何检验改革成效等具体要求上。

--> 2024-08-07 1 1 成都日报 c136744.html 1 从“五个维度”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