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赵子君) 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相关内容进行规划,并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其中,关于如何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的内容值得关注。
按照《方案》,我省将推进职普教育相互融通。探索高中阶段科技、人文、艺体特色学校和综合高中等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实施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支持职业学校联合普通中小学校开展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教育,依托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一批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或研学基地,推进职业学校资源面向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开放。同时实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递进培育工程,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高职学校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支持应用型本科学校联合“双高计划”建设单位、领军企业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主要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支持本科学校招收符合条件的职业学校毕业生攻读理工农医等本科专业,招收符合条件的高职学校毕业生攻读研究生。
与此同时,我省将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制定职业教育招生考试改革实施方案,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扩大应用型本科学校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探索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全省统一的职业教育招生平台,实现中职学校、普通高中同批次招生。持续优化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3+2”贯通培养,健全中职学校与职业本科、应用型本科学校“3+4”和高职专科学校与职业本科、应用型本科学校“3+2”对口贯通或分段培养体系,完善“专升本”考试办法和培养方式。完善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和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优秀选手和有突出贡献的技术技能人才接受高层次学历教育的政策。
《方案》还明确将优化专业结构。编制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规划,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机制,搭建人才供需信息平台,建立产业规划和人才需求发布制度。优先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等优势产业领域,以及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所需专业,加快发展生物育种、智能农机装备、养老托育、家政等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领域人才紧缺的专业,推动传统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方案》,未来我省将分区域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以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为基础,优先支持成都、泸州、德阳、绵阳、乐山、南充、宜宾、达州等区域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兼具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培训等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