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秋妤) 8月17日,记者从成都市妇联获悉,上半年,全市保障特殊群体儿童5455人,累计发放生活补贴1936.9万元,特殊儿童群体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覆盖率达100%。
在公共服务方面,共为53874名在校适龄女孩进行HPV疫苗接种。深化“医育结合”“1+N”托育服务模式,目前,全市有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1953家,每千人口托位数4.58个,整体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针对儿童友好权利保障,为4488名0-6岁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手术、康复训练、辅具适配等康复救助,发放康复补贴4746.43万元。为4140名7-15岁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发放康复补贴3627.13万元。同时,制定《成都市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十条措施》《成都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完善关爱困境和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围绕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将社区托育园所和儿童小型室外活动场所纳入《成都市公园城市社区生活圈公服设施规划导则》,印发《成都市“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建设工作导则》,明确城市级、镇级和村级儿童友好基础设施配置要求和配置标准,持续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培训及指导服务,全力向年底实现75%覆盖目标迈进。此外,还持续推出满足通学功能的定制公交服务,已开行通学定制公交102条,为成都市区80余所中小学师生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通学出行服务。
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方面,今年以来,成都加强家长学校阵地建设,推进家长学校总校、分校、子校“三级体系”建设,建成分校23所、子校1171所。在助力打造儿童友好文化体验品牌方面,全市围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庆六一”等主题,开展亲子阅读、文艺演出、家庭教育、主题展览等专题活动8000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