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成为医生,就是想帮助他人。”这是在采访过程中很多医生都提到的一句话。当说起为什么想成为医生时,“帮助他人”是绕不开的关键词。
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让我们一起来倾听医者心声,感受他们的初心与坚守。
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师石郑雨是一名刚刚工作3年的医生。作为一名雅安人,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时,医务人员奋不顾身的抢救场景在她心中埋下了学医的“种子”,2021年踏出学校的大门,她如愿成为了一名重症医学科的医生。
在市八医院工作,面对的大多是老年患者。“虽有过自我怀疑,但始终不曾有过放弃当医生的念头。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回想起医务人员奋不顾身抢救的场景,我就又会重新振作起来,我想和他们一样去帮助他人。”石郑雨说。
经历了无数次的磨炼后,石郑雨开始慢慢总结出了经验,不再像当初那般手忙脚乱,开始主动参与到各种复杂病例的诊疗中。
“我的妈妈是‘名人’,她救了很多人,治了很多病,走到任何地方,都会有人热情地招呼她‘李医生’。”这是李华斌的儿子在作文本上写下的话。李华斌告诉记者,自己当了30多年的医生,收到过很多患者的感谢。“患者对我们表示感谢,这说明我们帮助到了他们,这才是我开心的原因。庆幸自己成为了医生,有能力帮助这么多的人。”
而和李华斌一样,能够帮助他人也是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肝病科医生苏婷选择成为医生的初心。“成为医生到现在,我觉得自己最开始想要做的事情,和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其实是一样的——帮助他人。”说起对医生这个职业的理解,苏婷这样告诉记者。而谈起未来的打算,她的想法很朴实:“作为年轻医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到更多的人,我觉得就够了。”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胡瑰玮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