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8月19日

来自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的“攀峰者”故事:

他们是医者,也是专科发展引领者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天府院区

8月19日是“中国医师节”,每年的这个节日,我们都会记录一批医生,讲述他们为了患者健康不懈努力勇攀高峰的事迹,用笔描绘他们甘于奉献辛勤劳作的身影,铭记他们仁心仁术温暖人心的点滴。今年同样如此,我们走进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去记录4位优秀医者的故事。

市七医院是成都市一所正在蓬勃发展的大型三甲综合医院,从2019年天府院区投用,形成天府、新南两个院区双翼发展架构后,该院的上升速度之快令人惊叹。我们今天记录的4个人,不仅是身处临床一线与患者面对面的医者,也是团队引领者。从他们的故事中,可以切实感受到医院高速发展的动因。

消化专家游婷:

用发现的眼光,为患者打造治疗“捷径”

四川省有个医疗云平台,上面可以查到各专科的全省排名。2021年,市七医院消化内科在134家医院中排名85位,然而仅仅过去了3年,该科在专科排名中就冲到了第10名,而今年的参评机构达到179家。上升为何如此快?

游婷是消化内科主任,一名年轻的“80后”医生,她用善于发现的眼光,带领团队为患者打造了一条治疗“捷径”。

市七医院天府院区位于双流区双兴大道,患者覆盖了成都和眉山的部分区域。在这里,游婷很快发现了接诊患者与新南院区的巨大不同:这里农村患者相对较多,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也更多,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吃止痛药导致消化道出血。“有很多老年人有关节炎等疾病,为了省钱,他们忍痛不就医,靠吃止痛药缓解症状,但止痛药的副作用会导致消化道出血。”游婷说,针对这一情况,该科与急诊科联手,于2022年启动申报国家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快速通道救治基地”,采用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快速救治流程、规范化用药、全程监管患者来帮助患者。

天府院区周边是一片新兴的开发热土,企业的聚集带来大量年轻人,游婷从科室医生接诊患者的数据中发现,脂肪肝患者数量在不断上升,这与年轻人饮酒和不规律作息有关。为此,她展开布局,和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科、营养科联手,为脂肪肝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于是,一批又一批的脂肪肝患者找到了治疗“归宿”。

在游婷的带领下,消化内科不断通过技术革新帮助消化道肿瘤患者实现更好的治疗。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可以通过介入方式栓塞向肿瘤供血的血管,切断肿瘤营养供给从而缩小肿瘤,这在很多大型三甲医院都在应用。而市七医院消化内科在成都率先革新技术,他们通过介入手术在滋养血管里放入一个载药微球,可持续释放药物,局部用药的精准大大降低了患者化疗带来的副作用。

心胸外科专家张瑞:

平台创新,让胸痛病人实现“一站式”治疗

张瑞有多重身份:市七医院心胸疾病中心负责人、心胸外科党支部书记、新南院区外科主任,多重职责加身让他日日忙个不停。在他看来,如今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心胸疾病中心这个平台尽快完善好,让胸痛患者在这里实现“一站式”治疗。

心胸疾病中心,是市七医院重点打造的三大疾病诊疗中心之一。出现胸痛症状,可能是肺部问题,也有可能是心脏问题,因而交叉学科较多,可以去看呼吸内科、心内科以及心胸外科,不具备医学知识的普通患者常常奔走在不同的专科,浪费时间和费用。在这个背景下,市七医院通过将三个相关学科有机融合,建成心胸疾病中心。中心的相关诊室诊区集中在一个区域,当一个患者需要多学科专家共同会诊制定最优化治疗方案时,“专家会用最短时间聚集在一起,让患者更有安全感,也能快捷得到专业的诊疗服务。”

张瑞现在的工作,就是充当“破壁手”,他要致力于打破科室壁垒,将相关科室并联起来,携手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

在这方面,市七医院有不少经验积淀。该院是成都市最早开展肺癌MDT(多学科协作)的医院之一,作为胸外科专家,张瑞就遇到过心胸外科和心内科学科交叉的患者。有一个肺癌患者在手术前期检查时发现有隐匿性冠心病,如果贸然手术,极有可能在手术台上发生心梗。医院的MDT团队发挥了作用,经过多学科会诊,患者先由心内科专家进行心脏支架植入,然后通过调整心脏药物治疗方案和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在缩短康复周期的同时,利用最新的抗肿瘤药物控制肿瘤进展,给心胸外科实施肺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创造了条件。“我们多学科协作将原来的6-12个月的治疗时间缩短到2-3个月,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他说,“类似的例子已经发生了很多例,为心胸疾病中心平台打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张瑞说,如果说传统的申请制多学科会诊是MDT的1.0版本,拥有专门团队定期会诊制定方案的MDT是2.0版本,如今,七医院打造的心胸疾病中心则是3.0版本,“我们将通过信息化技术,让患者在入院时就根据个体情况标注是否需要多学科协作,通过这一流程,患者在进入心胸疾病中心后,立即就实现多学科专家制定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让患者不走弯路。”

放射科专家杜涛明:

和疾病抢时间,用最短时间出具精准影像报告

在大型三甲医院,核磁共振成像检查预约时间长、出报告等待时间长,这几乎是个惯例,但作为患者,长时间的等待不仅让人充满焦虑,还担心延误治疗时间。作为市七医院放射科主任,杜涛明带领平均年龄只有30岁左右的团队,通过流程的优化和合理的排班为患者“抢”出了时间,他们将核磁共振检查缩短到2天以内,对患者众多的大型三甲医院来说,这种效率可谓惊人。

杜涛明说,影像检查被称为“医生之眼”,它为医生诊断提供“证据”。为了让患者快速进入治疗流程,他们需要帮助患者“抢”时间。在医院帮助下,放射科对全流程进行梳理,建立了一条检查快速通道。“通过医院综合服务中心进行预约,患者两天内就可以做核磁共振,而CT检查当天做当天即能出具报告。”为此,杜涛明在排班上做了周全设计: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主要留给门诊患者,下午3点到晚上10点留给住院患者,早上6点住院患者也可以做检查。紧凑的时间安排让患者能够及时拿到检查报告,不必焦虑等待。对开具入院通知次日要入住安排手术的患者,他们在当日便能做完影像检查,第二天入院时就已拿到报告,顺利进入手术程序。

作为科室主任,杜涛明每天早上7∶40便准时抵达科室,全科室巡视一遍后,8∶05开始交班读片,“这是我们的特点,通过集体读片的方式让检查做到更精准,避免病灶的漏判和误判。”有个典型的病案:一名20多岁的女孩在上一家医院被检查出“上纵隔肿瘤”,需要手术切除,但手术时间要排到几个月以后。不想等待太久的女孩来到市七医院放射科再次做检查,经过杜涛明和团队专家仔细读片后发现,所谓的上纵隔肿瘤其实是静脉血管畸形,不会恶变,不会造成生命危害。女孩避免了一场大手术,为此充满感激。

杜涛明说,市七医院是成都市肿瘤医院和成都市癌防中心,每年要做大量的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及胃癌等的筛查,“我们采用每天早上坚持读片的方式来让每位医生、技师实现‘见得多’,从而提升技术水平。”他说,科室年轻人多,对高科技设备能“更快上手”,“这也是我们科室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耳鼻喉科专家李平:

中西融合,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手段

市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四川省重点专科,在群众中的知名度较广。除了手术做得好,中医治疗与外科技术的结合也有很大一部分“功劳”。该科主任、学科带头人李平正是实现这种中西融合的践行者和引领者。

李平是一名外科专家,同时也是一名中医专家,因而患者总会在这里得到“中西合璧”的治疗。他介绍说,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中,约有2/5的内科病,如过敏性鼻炎、咽炎、咽喉反流、咳嗽等,还有很多疑难杂症,单纯的外科手段很难解决,需要辅助或以内科手段治疗。“我们优秀的传统中医治疗独辟蹊径,无疑丰富了治疗手段,为治疗成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李平说,即便是很多传统意义的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疾病,在市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医也常常突破常规认知,成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如围手术期用中西医结合手段进行治疗,不但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治愈率,更能有效处理诸如术后支气管炎咳嗽,鼻-鼻窦炎术后鼻腔干燥,出血、长期脓涕、头痛,咽喉肿瘤根治术后咽漏等手术并发症。

喉癌手术有一种最复杂的类型——声门上癌颈淋巴结转移,李平可用其精湛的技术为患者进行双颈清扫,喉声门上水平切除,喉功能重建。有一位下咽癌局部晚期的患者,他在多家医院均被认定只能保守治疗,然而李平主任经过系统评估认为患者还有手术机会,继而为患者进行了根治性手术,手术非常成功;一名外伤后喉气管狭窄患者,呼吸困难,痛苦不堪,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李平通过仔细制定手术方案,为其解除了呼吸困难问题,避免了长期佩戴气管套管、喉返神经瘫痪等可能导致残废的严重并发症……

在李平带领下,市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各类疑难重症手术上全方位拓展,而中医手段的介入则让患者得到了更好的康复,这一独辟蹊径的方式,成为该科的独特优势。“中西医结合将是未来医学治疗极其重要的发展方向,也是提升医学水平和患者就医满意度的极其重要途径。”李平说。洪观 宁雪/文

供图 市七医院

--> 2024-08-19 来自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的“攀峰者”故事: 1 1 成都日报 c137274.html 1 他们是医者,也是专科发展引领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