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佑生命、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和使命。昨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18日晚,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省卫健委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现场交流活动在成都举行。活动现场,不仅为此次获得“大美医者”称号的10个最美健康服务团队、5个医路先锋团队、20个“大美医者”个人进行了颁奖,同时也邀请获奖代表分享了自己的医者故事。
开辟喉移植“无人区”
“大美医者”是荣誉也是责任
喉移植是医学上的一块“无人区”,全世界报道成功的喉移植手术共有8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授陈飞的团队就完成了4例。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探索、研究,现在,陈飞团队内已经成立了包括排异管理、术后管理等在内的小团队,细化分支,一步一步攻坚克难,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研究、组建起一个完整的医疗体系,让喉移植能够得到全方位推广。
“这次获得‘最美健康服务团队’称号我很开心,也很激动,这是荣誉也是责任,会激励我们团队去攀登更高的技术高峰。”
“扎根”高原之上
将优质资源带到牧区孕产妇身边
医疗团队迅速成长,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和综合救治能力显著提升;2023年西藏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降至历史最低……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高原孕妇服务团队的不懈努力与辛勤付出。自2022年开始,这支涵盖产科、妇科、ICU、新生儿科、检验科等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高原孕妇健康服务团队就不断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到雪域高原上。
“高原是一个缺氧的环境,胎儿可能会出现功能生长受限等问题,地广人稀的牧区也使得不少孕妈做孕检耗时费力。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为高原地区提供优质医疗资源,让更多的孕产妇得到生命的保障。”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高原孕妇服务团队负责人吕斌表示,“这次团队能够获得这样的称号很开心,我希望借此机会能让更多人关注到雪域高原,能有更多力量加入进来,更好地提高高原的医疗水平。”
跨越2200多公里
让本地血透患者不再“流浪”
在“健康四川——大美医者”交流活动现场,周玮浓浓的南方口音显得非常独特,作为中组部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浙江湖州医疗队队长,他跨越2200多公里,从湖州来到了金川,成功建成血液透析科和5G+院前急救平台,填补了当地的技术空白,显著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也结束了本地血透患者“流浪治疗”的历史。“血液透析离不开机器,透析科的建立可以让老百姓在当地就能完成治疗,很有意义。”
周玮告诉记者,获得表彰,自己心里除了感到荣幸以外,还是有些着急。“这个荣誉属于整个帮扶团队,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但我也知道,帮扶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在剩下的时间里我也会全力以赴。”
志愿服务走基层
为11个乡镇4.7万余人服务
每月15日是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万名医护走基层”志愿服务团队的“集中活动日”,志愿者会在这一天会聚在乡村,开展集中义诊、入户理疗等服务,解决当地居民的健康问题。现在,这支“万名医护走基层”志愿服务团队已经走过了8个年头,志愿服务团队的核心成员从17名发展到112名,服务人群辐射壤塘县11个乡镇4.7万余人。
“以我们这支志愿服务团队为核心,形成的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引领、医院支撑的‘四方协同’育人机制,培养了当地医药卫生人才6.8万人次。”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院长、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万名医护走基层”志愿服务团队队长张先庚说。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胡瑰玮
省卫生健康委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