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或许有的同学会不满意自己的专业,觉得“录非所愿”。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同学,进校后其实还有一些办法能转到心仪的专业,可关注相关转专业政策。
参加入校二次选拔
开学后,许多高校都针对新生设有二次选拔考试,通过选拔的考生能就读高校的“试验班”“实验班”“创新人才培养班”等。这些创新培养模式通常会具备更高的保研率、更优秀的师资等,有的还会配置导师、为学生量身定做特色课程。考试通常分为笔试和面试,各校根据培养特色不同,考核内容也有所不同。如东南大学在2024年本科二次选拔公告中明确,被学校碳中和与智能制造大类录取的2024级新生均可报名参加选拔,选拔由笔试和面试组成,笔试科目为数理基础,复试考核英语能力、综合素养。
了解学校转专业政策
确定了想要转入的专业后,就需要了解学校的转专业政策了。梳理各高校转专业政策后,我们发现目前转专业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零门槛”转专业。零门槛转专业指高校对于转专业的次数、人数或分数均无限制,只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申请,通过学校审核即可。目前,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都采取这种转专业政策。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2024年起,学生在大一、大二、大三学年均可申请转专业,拥有多次转专业机会,每次还可以填报两个志愿,不限制学生积分排名,校本部和医学院也可以互转。武汉大学明确从2024级开始,学院内专业自由选,转出学院不受限制,学生从大一到大三均可申请。
二是对次数、人数有部分要求。部分高校在实行转专业政策时,通常会限定次数,并对学生在原专业的成绩、排名有一定要求。部分高校也会限制学生申请转入专业的人数。北京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转专业政策即属此类。
三是对转专业设有多种要求。部分高校会对学生的各类成绩、选择专业数及转专业次数作出较多限制,对转入人数通常规定在10%以内,成绩要求在全班排名前20%以上,同时也会对转入学院的师生比、毕业率、深造率等作出具体要求。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赵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