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罗夫被起诉,他在司法监控下获得保释,但须缴纳500万欧元的保证金、每周两次到警察局报到以及被禁止离开法国
■指控约有10项,罪名相当严重。其中,仅管理网络平台纵容非法交易一项罪名,最重可判10年监禁和50万欧元罚金
法国执法部门28日宣布,对社交媒体平台“电报”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帕维尔·杜罗夫启动正式调查。其中一项罪名最重可判10年监禁。
巴黎检察官洛雷·贝屈奥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杜罗夫于28日被起诉,他在司法监控下获得保释,但须缴纳500万欧元的保证金、每周两次到警察局报到以及被禁止离开法国领土。
24日杜罗夫被捕,2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称,杜罗夫在法国被捕是正在进行的司法调查的一部分,并非出于政治动机。消息人士说,法方同时正向瑞士求证关于杜罗夫家暴亲儿子的指控是否有足够证据。
巴黎检察官洛蕾·贝屈奥说,杜罗夫所涉罪名包括组织团伙管理网络平台纵容非法交易、传播儿童色情制品、贩毒、诈骗、洗钱,以及拒绝按执法机构要求提供信息或文件,向犯罪分子提供加密服务。
这些指控约有10项,罪名相当严重。其中,仅管理网络平台纵容非法交易一项罪名,最重可判10年监禁和50万欧元罚金。
在法国,受到正式调查不意味着有罪或者必然会受到法庭审理,但表明法官认为有足够证据推进调查。据路透社报道,调查可能持续数年才会进入审理阶段,或者不了了之。
杜罗夫的律师达维德-奥利维耶·卡明斯基说,杜罗夫因“电报”平台的犯罪行为而受牵连,“全然荒谬”。这一平台遵守欧洲联盟所有数字技术规定。
杜罗夫24日晚在巴黎近郊布尔歇机场被法国警方逮捕。长达96小时的羁押时限28日结束,杜罗夫被移交巴黎法院,当晚受到起诉。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播发的视频显示,28日深夜,杜罗夫一身黑衣,戴着黑色棒球帽、墨镜,离开法院,在保镖和律师陪同下登上一辆商务车。据贝屈奥介绍,杜罗夫以500万欧元交保,每周需两次到警察局报到,不得离开法国。
一名消息人士告诉法新社记者,杜罗夫还因涉嫌对亲儿子实施“严重暴力行为”受到调查。
卫星社援引瑞士一项法院裁决报道,杜罗夫的前女伴、即孩子母亲伊琳娜·博尔加尔去年在瑞士对杜罗夫提出指控,称杜罗夫2021年4月至2022年7月在巴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瑞士日内瓦三次打他们的儿子,导致孩子受伤。
法院裁决文件说,日内瓦检察院最初以家暴指控所涉事情超过时限为由,拒绝立案。博尔加尔去年5月就此提出上诉。日内瓦州刑事上诉法院要求立案调查。
按照瑞士法律,如果家暴罪名成立,最重可判处三年监禁。
博尔加尔还指控杜罗夫拒绝支付孩子抚养费累计15万欧元。
巴黎检方一名消息人士告诉卫星社记者,杜罗夫在法国被捕与家暴指控无关。检方正向瑞士方面核实,确认家暴指控是否有足够的法律依据。
杜罗夫生于俄罗斯,现年39岁。他2013年和哥哥尼古拉在圣彼得堡创办“电报”,后将“电报”总部迁至阿联酋迪拜。杜罗夫持俄罗斯、法国、阿联酋和加勒比海岛国圣基茨和尼维斯国籍。
法新社说,杜罗夫被捕的时机和前因后果引发无数疑问。美联社报道,一些俄罗斯官员认为,这出于政治动机,证明西方在言论自由上的双重标准。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26日否认逮捕杜罗夫是政治决定。
路透社评述,杜罗夫被捕,触发关于言论自由与触犯法律界限何在的辩论,同时凸显数国政府与“电报”之间“不安的关系”。对于那些拒绝就名下网络平台所受非法活动指控而配合调查的互联网大亨,则是一次鸣枪警告。
贝屈奥在一份声明中说,“电报”平台被用于不同类型犯罪,司法部门要求提供相关信息,平台管理方却“几乎置若罔闻”,最终引起巴黎检方网络犯罪调查部门注意。
对于“电报”缺乏配合,法国其他调查机构以及欧盟检察局旗下不同司法合作伙伴亦有同感。这促使巴黎检方今年2月发起调查。
文图据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
新闻背景
马克龙曾建议把“电报”搬到巴黎
杜罗夫生于俄罗斯,现年39岁。 2021年,杜罗夫获得法国国籍。2024年8月24日晚,杜罗夫乘坐私人飞机从阿塞拜疆飞抵法国,在巴黎近郊的布尔歇机场被捕。
“电报”由杜罗夫和他的兄弟尼古拉于2013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创建,如今总部位于迪拜,“电报”目前约有9亿用户,是俄语地区使用的最主要社交媒体平台之一。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俄乌双方都把“电报”作为信息发布的主要渠道,这一平台甚至被称为“线上战场”。杜罗夫认为“电报”是“中立平台”,不受地缘政治影响。
法国总统马克龙也是“电报”用户之一,曾与杜罗夫多次见面。法国政府2021年授予杜罗夫法国国籍。按美国《华尔街日报》和爱丽舍宫消息人士的说法,马克龙2018年与杜罗夫共进午餐时建议把“电报”总部搬到巴黎,后者婉拒。而在2017年,法国间谍就曾盯上了杜罗夫,与阿联酋联合行动侵入了他的手机。原因是法国安全官员当时非常担心极端组织利用“电报”平台招募特工和策划袭击。
今年4月份,杜罗夫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提到,美国在以各种手段关注和追踪 “电报”。他表示,美国联邦调查局曾故意接近“电报”工程师,试图为其提供“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