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9月02日

22年如一日践行“有呼必应、有难必帮”

“连心桥”是这样搭起来的

“从居民家中的一盏灯,到幸福成都的万千气象,一代代队员日积月累做成的小事,汇聚成了党员服务队无上的信念……”昨天上午,“时代楷模”国网四川电力成都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在玉林北路社区举行。来自国网成都供电公司、街道社区的干部职工及辖区群众代表等共计100余人现场聆听报告,学习感受党员服务队坚持善小而为、善小常为,竭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

群众肯定是最高荣誉

“从他们身上看到共产党员的使命和初心!”

报告会上,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党委书记罗亮、玉林北路社区党委书记向万军、国网四川电力成都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队长吴昊、玉林北路社区居民杨光霖、中国电力报通讯员唐华5人先后做了报告。他们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从多个角度生动呈现了党员服务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2年如一日践行“有呼必应、有难必帮”承诺的责任和担当。一个多小时的报告会深深感染了现场观众,会场一次又一次响起热烈掌声。

“作为党员服务队的队长,我深感光荣,也觉得责任重大。”发布会上,国网四川电力成都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队长吴昊讲述了一段令他难忘的经历:2018年,一位队员们经常看望照顾的老人去世了,留下80多岁的老伴白婆婆独自一人,那段时间白婆婆非常伤心,吴昊和队友便经常上门,帮她做做家务,和她拉拉家常。后来,白婆婆专门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上说:“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员的使命和初心!”“那一瞬间,我比在任何证书上看到我的名字都更激动,也明白了‘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天大的事’背后的意义!”吴昊激动地说。

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党委书记罗亮也讲述了一个感人故事:多年前的一天,第6任队长刘杰突然接到结对帮扶对象伍婆婆女儿的电话,说老人住院了,需要做核磁共振,但无论家人怎么劝,老人就是不愿意,“她听你们的,你们快来帮忙劝劝她吧。”于是,刘杰带着队员立刻赶到了医院,伍婆婆看到他们又惊讶又感动,后来在队员们的劝说下,伍婆婆才同意做检查。多年后,伍婆婆再次病重住院,已经说不出话,望着前去探望的队员,她坚持在病床上用颤抖的手给队员们写下一张纸条:“我今生非常感谢你们来看我,我来生当报还……”这感人的一刻,成为党员服务队多年坚持坚守、数万件平凡小事的一个缩影。

细微之处传递温暖

“不能辜负老百姓的信任!”

“前几天成都都热到40℃了,这些年轻人从早忙到晚,衣服都湿透了,我们看到都觉得心疼……”社区居民杨光霖说,他们院子有很多老楼房,以前有些楼道的灯坏了,一到晚上就黑咕隆咚的,居民出门很不方便,还有老人为此摔了跤。“直到有一天,我发现破损的楼道灯全部亮了,连声控开关都安起了。后来问社区书记,才晓得是党员服务队给我们装的。”杨大爷说,后来队员们还为听力不好的老人安装会振动闪光的“爱心闪灯门铃”,也经常上门照顾生活有困难的老人,大家看在眼里,都感激不已,“前年,我们社区的大姐大妈们一针一线地绣了一块‘人民电工’匾额送给党员服务队,针针线线都饱含了对他们的深深敬意和感激之情!”

玉林北路社区党委书记向万军说,以前社区个别院落有私拉乱接充电的现象,党员服务队了解情况后,协助社区建立了规范的集中充电点,还引入了智能化的充电设施,扫码就能充电,充满后自动断电,既安全又方便,“现在,我们社区和党员服务队就是一家人,坚持善小而为,也成了我们社区大家庭的新风尚!”与此同时,中国电力报通讯员唐华介绍了党员服务队为帮扶老人安装的一键拨号电话机和“连心桥”热线,有了这套系统,只要电话一响,队员们就能掌握老人的情况,并立即前往提供帮助,“采访时,我也问过队员们,为什么这么多年一遍又一遍地做这些小事、实事、好事,他们的回答也很简单:因为不能辜负老百姓的信任!”

报告会上讲述的内容,都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真实故事,也引发了现场观众的共鸣。家住玉林横街的郑婆婆感同身受,她告诉记者,党员服务队非常负责,不仅帮他们解决了楼道灯不亮的问题,还经常上门慰问,连自家厕所的马桶,都是队员们来帮忙换的,“这次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我也替他们感到高兴,希望社会各界都向他们学习,坚持善小而为、善小常为,不断传递正能量!”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杨甦

--> 2024-09-02 杨甦 22年如一日践行“有呼必应、有难必帮” 1 1 成都日报 c137925.html 1 “连心桥”是这样搭起来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