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9月03日

川剧“娃娃班”第一课

练武

9月2日,川剧“娃娃班”的同学们迎来了第一课。下午2点,记者在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排练厅看到,同学们分为男女两个班,正在认真上着武功课。

据了解,今年市川剧院招收了40余名条件优秀的青少年学生,他们将进行为期4年的专业学习,毕业后将投入到川剧传承保护的事业中。

孩子喜欢 家长支持

“会好好学习,以后站在舞台上”

“你们要好好学习热身动作,这些东西会陪伴你们一辈子,以后每次上台表演前都要好好做。”在“娃娃班”男生的武功课堂中,授课老师韩瞿语重心长地告诉同学们基本功的重要性,并开始示范跳跃跑步、压腿压肩、四肢爬行等体能训练动作。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于没有经过系统性的训练,同学们的身体还比较硬,做压腿压肩动作时稍显吃力。

排在第一排的廖昊阳一丝不苟地看着老师,同步模仿着老师的动作。8月31日刚满12岁的廖昊阳,是“娃娃班”里年纪最小的学生,虽然年纪小,但在训练过程中一点也不“划水”,每个动作都力求做到位。“虽然有点累,但收获很多。”当记者问廖昊阳上完第一堂专业课的感受如何时,他非常可爱地说:“我太胖了,做拉筋的动作有点困难,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有了一些进步。我会好好学习,以后我也想站在舞台上为大家表演。”

据廖昊阳父亲廖家聪介绍,廖昊阳从小就喜欢川剧,特别喜欢唱。在小学期间,廖昊阳的成绩名列前茅。升学时,廖昊阳坚持要来“娃娃班”学川剧。对于孩子的强烈意愿,廖家聪很支持,并为孩子加油打气。“我是老戏迷,我觉得孩子愿意来学习川剧,以后用自己所学将川剧传承下去是一件好事。”廖家聪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不怕苦,不怕累,坚持走下去,向优秀的川剧演员们学习,争取为川剧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既能文又能武

专业课、文化课并重

记者在现场看到,国家一级演员、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副院长王超在上课前,便早早地来到教室里。在上课过程中,他一直往返于两个教室,仔细观察学生们的状态,还不时拿出手机记录课堂情况。“感觉怎么样,累不累?”在课间休息时,王超上前了解学生的状态。

王超告诉记者,本次“娃娃班”总计有超过700人报名,最后经过筛选,招收了40余名学生,男女生各占一半。为什么要将男女生分开进行训练?“分开上课主要是因为男女生的特点有所不同,我们就进行针对性地训练。比如男生的力量要强一些,女生的软度要好一些,所以练习的动作会不一样,要因材施教。”王超表示,未来的身段、声腔等课程也会分开上课。

据了解,本学期“娃娃班”的专业课程主要聚焦于基础课,比如腿腰武功等,“基础很重要,第一年一定要把基础打牢。”王超说。

记者在现场还见到了市川剧院青年演员王裕仁,他下午和国家一级演员郑胜利一起为新同学上了一堂身段课,教授八字步、丁字步等基础站位。王裕仁毕业于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的川剧表演专业,回首自己的学艺生涯,王裕仁有许多感触要和学生们分享。他说:“学川剧的道路一定会很难很苦很累,但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走下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坚持下去,以后一定会站在聚光灯下。”

另外,“娃娃班”每周会上32节专业课,16节文化课,让同学们精进专业的同时,文化课也不落下。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吴雅婷 文/图

--> 2024-09-03 吴雅婷 川剧“娃娃班”第一课 1 1 成都日报 c137962.html 1 练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