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9月04日

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三重使命

马云飞 吴柯江

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础与关键支撑。202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强调:“坚持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坚持教育家精神培育涵养、坚持教育家精神弘扬践行、坚持教育家精神引领激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刻把握三重使命,一是以聚焦“教育家精神”为核心,实施弘道铸魂工程;二是深耕“尊师重教”理念,构筑良好社会教育环境;三是围绕“高素质专业化”目标,推进强师赋能举措。通过这三重使命的实践,为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教育家精神”:实施弘道铸魂工程的精神引领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引领是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所在,只有让教育家精神深深植根于每一位教师的心中并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力量源泉,才能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和传承教育家精神。在教育领域,培育和传承教育家精神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够激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还能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家精神蕴含了广大中国优秀教师群体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与忠诚,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教育创新与改革的不懈探索。在新时代背景下,弘扬教育家精神,就是要引导广大教师以崇高的职业理想为引领,将个人的职业发展与国家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以高尚的师德师风为基石,构建起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于广大教师自身而言,应深入理解教育的深层含义,怀揣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不懈追求;应具备深厚的教育情怀,对学生怀有深厚的关爱,对教育事业持有无比的热忱,始终将学生的发展视为己任。同时,高尚的职业道德也是教师不可或缺的品质,教师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道德典范,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弘道铸魂提升专业人格。持续修炼与提升立德树人的专业人格,是每位教师应不懈追求的目标。教师的职责不仅限于传授知识,更应重视学生品德的塑造。教师应以德育德,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具备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和良好品质的杰出人才。立德树人专业人格的提升需要实施弘道铸魂工程,首先要从源头上抓起,强化师范教育的引领作用。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校园文化等多种方式,让未来的教师在学习阶段就能深刻理解教育家精神的内涵与价值,树立起成为教育家的远大志向。其次,要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与教育,让广大教师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分享中启迪智慧、在反思中提升自我。特别是要深入挖掘和宣传那些在教育一线默默奉献、成绩斐然的教育家型名优教师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用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卓越成就来激励和鼓舞广大教师不断前行。

“尊师重教”:构筑良好社会教育环境的肥沃土壤

在推动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征途中,环境的力量不容忽视。一个尊重教师、重视教育的社会环境,是激发教师潜能、促进教育发展的肥沃土壤。

强化政策支持,营造社会氛围。政策之树,根植于社会土壤,方能茁壮成长。聚焦“尊师重教”的社会共识,从政策层面入手,制定更加完善、具体的支持措施。一是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让他们更加安心地投入教学工作。二是建立健全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公开表彰和奖励,树立典型,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向上。在营造社会氛围方面,要利用多种渠道和媒介,广泛传播“尊师重教”的价值观,让全社会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神圣与伟大,形成尊重教师、理解教师的良好风尚;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教育事业,如企业捐赠教育设施、志愿者支教等,共同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师地位。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是构建良好社会教育氛围的重要动力。新时代要不断完善教育体制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职业前景。一方面,应优化教师评价机制,建立以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核心的评价体系,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应拓宽教师职业发展路径,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帮助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能力。同时,要努力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通过邀请优秀教师参与政策制定、社会公共事务等方式,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价值观,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高素质专业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保障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保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必须扎实推进一系列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措施,是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所在。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构成了教师职业的核心,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旨在引导教师群体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坚定其理想信念,并提升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通过举办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制定明确的师德规范以及完善师德考核体系等措施,能够持续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准和职业道德修养。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专业素养构成了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根基,为了增进教师的专业素养,必须强化其专业知识的积累以及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通过组织多样化的专业培训、学术研讨会以及教学观摩等系列活动,教师可以在学习中茁壮成长,在交流中不断进步。此外,教育行政部门与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以持续提升自身的教书育人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途径,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意味着要全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革新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共创资源推进共享。通过构建数字化校园、推广在线教育资源、强化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培训等策略,教育将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教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能力也将得到不断提升。此外,推进数字赋能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也是促进我国各地、各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重大课题“新时代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建构与实施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马云飞,系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浙江大学博士;吴柯江,系成都市金牛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

--> 2024-09-04 马云飞 吴柯江 1 1 成都日报 c138034.html 1 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三重使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