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天府院区,一个是新南院区,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如今形成双翼发展、双轮驱动的格局,但对要做手术的患者来说,可能会面对“选择困难症”:究竟该去天府院区还是新南院区?从这个炎热的夏天开始,患者不必再做这道困难的选择题了。为了方便普通外科患者及时就医、手术,且享受到同质化的医疗服务,该院整合医疗资源,对两个院区的普通外科实行一体化管理,医生两边轮转,质控一线拉平,让患者不必再纠结这边好还是那边好。
让医生流动起来:
新老搭配,建立科学梯队
从8月1日开始,市七医院天府院区胃肠外科副主任袁浩就启动了“两边跑模式”。他不仅要负责天府院区的手术和科室管理,还要跑新南院区,以医疗组长的名义接诊患者、做手术、带年轻医生,“医院把两个院区的普外科拉平了,医生实行轮转制,不再固定在某一个院区。”
实际上,医生两个院区轮转从6月份就启动了。从那时起,新南院区有4个普外科医生轮到天府院区,天府院区也有4个外科医生轮到新南院区,而像袁浩这样的天府院区科室主任以及曾晓峰这样的新南院区普外科医疗组长,则需要两边跑,参与手术、带教、值二线班等。
为什么要通过一体化管理实现“一线拉平”?市七医院心胸疾病诊疗中心、新南院区外科主任张瑞介绍说,这是源于两个院区外科不同的特点。
市七医院新南院区的外科由心胸外科和普外科两个部分构成,普外科是一个大外科,肝胆、胃肠、甲乳、肛肠等都在一个科室里,普外科医生需要处理不同类型的外科手术。而天府院区则不同,因为是新院区,专科实现了细分,肝胆、胃肠、甲乳、肛肠等都独立成科。“不同的架构,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张瑞说,新南院区普外科的“大一统”,可以让医生见识到不同的疾病,经验积累更迅速,在疾病处理上思维更广阔,但医生较难精于某一类专科手术。而天府院区专科细分,医生更专注于某一类疾病,“专”和“精”让他们处理本专科疾病更得心应手,但在面对跨专业的疾病时,就需要借其他专科力量协助解决,“患者生病就医,是要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诊疗为链条,进行医疗资源的优化整合。”
他介绍说,市七医院经过5年时间的双翼发展后,目前普外科已经具备了一体化发展的条件。“普外科队伍通常具有年轻化特点,如果一体化发展,可以实现医生的新老搭配,让技术快速融合,一方面以老带新让年轻人成长更快,另一方面年轻人的创新能力可以促进普外科快速发展,而新老搭配又能让普外科的人才梯队更加合理,更加符合患者的医疗需求,体现医院的整体实力。”
让多学科协同起来:判断更精,患者周折减少了
作为新南院区外科主任,张瑞需要在普外科一体化的执行上作出清晰规划,“让两个院区的外科医生相互融入相互提升,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手术治疗。”
就在天府院区胃肠外科副主任袁浩轮到新南院区担任医疗组长半个月后,一台高难度的手术就凸显了两院区医生融合的优势。接受手术的是一位50多岁的女性患者,她反复出现右下腹部疼痛且迅速消瘦,在其他医院做了多次胃肠镜等相关检查,都没能通过活检查出究竟是癌还是结核。她转院到了市七医院新南院区,在这里,袁浩领衔胃肠、泌尿、妇科、营养科、肿瘤等专科的成员共同参与,进行了一场细致的会诊,专家们高度怀疑腹部那块明显的包块是肠结核或肾结核、以及输尿管结核,只有通过手术切除。由于手术部位是“交叉地带”,这台手术,医院集纳了胃肠外科专家和泌尿专家共同参与。在两个不同专业专家的相互配合下,手术获得成功,而后的活检结果也证实了他们会诊时的判断。
袁浩说,仅仅在8月,他参与的联合脏器切除手术就有4台。“新南院区普外科收治的患者有个特点,病因更复杂、病情更重,因此需要多学科协作的时候更多。这可能与其所处地域有关,有很多是从外院转诊过来的病人。”他认为,普外科“一体化”后,多学科协作机制也配合得更加流畅,“我们遇到过多例奔走过多家医院的患者,到我们这里后,多学科协作让他们最终找到了手术机会。”
有一位77岁的老年患者病例就印证了袁浩的说法。这位老人右肝外叶长了一个直径达16厘米的恶性肿瘤,肿瘤已破裂发生出血。天府院区肝胆外科&血管外科主任王家兴参与了患者病情的评估会诊,并派高年资专家杨志副主任医师到新南院区协助治疗。但遗憾的是,患者血压严重不稳,若手术,在台上大概率会发生严重后果,因此专家团队在与家属商量后,先通过保守治疗稳定血压,再择机进行手术。参与到该患者治疗的肝胆外科&血管外科年轻医生蒋世界说,这位老人辗转好几家医院,“在新南院区,老人和家属发现,帮助自己的不仅有普外科医生,还有肿瘤科、营养科等,多学科医生围绕他转,让他们感觉很放心,决定留下配合治疗。”
蒋世界还讲到一个27岁的年轻小伙,他从安徽旅游回来出现腹痛、便血、高烧,在其他医院没有查出问题,折腾一番后来到市七医院新南院区,经过多学科反复会诊、检查,最终查出“真相”——溃疡性结肠炎。“他结肠上长满了溃疡,很少见,难怪反复发烧便血。”蒋世界说,让小伙子很感动的是,这里的医生团队始终没有放弃寻找病因,最终让他得到有针对性的治疗。
让技术多元起来:涉猎更广,专业更精
从事医疗工作的人都很清楚,医生是个需要见多识广的职业,见的病例越多越有经验,治疗起来就更得心应手。
从市七医院天府院区轮转到新南院区的胃肠外科医生黎爽此前只专注于胃肠外科的手术,如今需要在前辈医生的带领下参与更多非胃肠类普外科手术。他在轮转过来后的一个月里,便参与了10多台手术,除了复杂的手术外,还有胆囊结石、胰腺炎、乳腺肿瘤等,“跟以前的感受完全不同,我在上级医生带领下边学边做,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快速成长。”
同样是从天府院区轮转到新南院区的医生蒋世界与黎爽有着相同的感受,他表示,与从事单一的肝胆外科专业不同,在新南院区会遇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患者,“见识多了,技术更多元了,思维也更广阔了,即便是单一病种,现在我们也会从患者整体情况去思考而不是从局部疾病思考,作出更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方案。”
新南院区普外科医生刘代忠是一位已有10年普外科工作经验的医生,属于“中生代”。虽然自己的专业方向是胃肠外科,但在新南院区这个“大普外”的背景下,除胃肠外科之外的手术他依然要做。见过各种各样普外手术的他虽然涉猎广,但急需一门更精的技艺。在医院实行“普外一体化”后,他被轮转到天府院区胃肠外科,在这里,他将专注开展胃肠手术,“我过来仅仅一个月时间,在高年资医生指导下,我相信自己会练就更精细的胃肠外科技术,让自己再上一个台阶。”
让标尺统一起来:质控拉平,患者安全更有保障
“一体化”正在让市七医院两个院区的普外科体系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老、中、青人才梯队建设将更加优化。同时,“一线拉平”的同质化管理,将让患者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上得到更充分的保障。“这样的一体化,让两个院区的普通外科专业融合得更紧密。”市七医院心胸疾病诊疗中心、新南院区外科主任张瑞说。
他介绍说,该院实施的普外“一体化”管理呈现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是一线医生一体化,具体表现为两院区医生轮转,半年一次;其次是二线医生一体化,值守二线的医生除了要在天府院区做急诊手术,还要在新南院区做急诊手术;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医疗质量安全一线拉平,为此医院专门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考评制度,并进行了医疗质量安全的严苛培训。“不会因为院区的不同而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上区别对待。”他称,“一体化”后,新南院区普外科的进步尤其快,“截至目前,各类手术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
张瑞表示,对需要手术的普外科患者,如今,无论选择天府院区还是新南院区,“我们提供的将是同质化的医疗技术、同质化的服务水准,让患者不必担心因为院区的不同而出现医疗差异。”
洪观 宁雪 钟雨航 供图 市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