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9月21日

深化国防教育 凝聚强国力量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关系国家安危、荣辱和兴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一位公民,都应当增强国防安全意识,掌握国防安全知识。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就在于此。

今年“全民国防教育日”前夕,中共中央宣传部等12部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全民国防教育月”活动的通知》,要求以“依法开展国防教育 提升全民国防素养”为主题,在9月集中组织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月”活动。

9月是“全民国防教育月”,每年9月的第3个星期六是我国设立的“全民国防教育日”。集中组织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活动,使国防教育热潮迭起,把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观念深植人们心田。

成都作为布局在祖国西南的国家中心城市,是重要兵源地。要聚焦全民国防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中找思路、找方法、找答案,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健全工作机制,优化工作方法,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推动我市全民国防教育高质量发展。

历史与现实交融

推动国防教育有的放矢

国防教育历来是治国安邦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国防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推动国防教育走深走实、国防意识入脑入心,凝聚起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强大力量。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大国博弈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必须大力加强国防教育,强化安全观念。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作为国家战略腹地,成都自清朝大规模移民潮之后,经历数次迁徙,随人口大军迁来的,还有不同地域的文化和浓郁的国防气息:抗战时期,北方27所大学迁来成都,华东和华中200余家工厂迁入四川,后来回迁时不少人选择留下。1949年后,大批军政干部南下四川。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以成都为中心,又迁来上千家工厂和科研机构,展开涉及国防科技、工业交通等重点领域的三线建设……

有了国防建设的积淀,今天的成都,已连续八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9月9日,“国防动员号”主题列车在成都地铁1号线升仙湖站发车,正式上线运营。据统计,截至目前,成都已打造永久性双拥宣传标识点位3000余处;人民公园成为国防教育主题公园,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等12处纪念设施分布其中。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这座有着2300多年建城史的西南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激荡着信仰的力量和奋进的足音,更应该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推动新时代全面国防教育走深走实。

“走新”与“走心”结合

打造国防教育沉浸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全民国防教育作出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家战略腹地的定位,坚持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不断推动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

人民公园、武侯祠、川军、歼-20……沉浸于这串看似不搭界却又有机相连的“蜀地图语”,在这座2300多年城名未改、城址未变的西南历史文化名城,随性而坚韧的特质,奇妙融合在历史人文、社会发展中,更浸润着这座西南重镇的国防建设。

成都并非一座国防特色鲜明的城市,但类似聚焦国防知识宣传普及和技能实践的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少年军校等并不少见。国防浸润,从古至今绵绵不绝。

“网红地标”宽窄巷子,因老成都的悠闲生活体验闻名遐迩。谁能想到,300多年前,这里是一座戒备森严的城池。康熙五十七年平定准噶尔之乱后,选留千余兵丁驻守成都,在当年少城的基础上修筑满城,设官街8条,兵丁胡同42条。兴仁胡同是如今广为人知的宽巷子,太平胡同是窄巷子,宽巷子住文武官员,窄巷子住士兵。如今,窄巷子32号门头老墙上,还留着拴马石……

“最成都”的人民公园建于1911年。现在是成都的国防教育主题公园,每逢国家公祭日、党史军史重要纪念日,这里都会组织纪念活动。成都人爱到这里喝茶赏菊、避暑荡舟,游客大都会挤出半日,依着竹林小溪体验喝茶、采耳等市井生活的安逸。悠然间,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现代国防科技艺术浮雕、川籍抗日将领故事长廊等12处纪念设施分布其中,让人不经意间耳濡目染。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漫步其中,体会岁月静好来之不易。

“蓉耀青年”进军营、“爱我国防”首届知识竞赛、国防征文(绘画)作品展……在学校军营、机关社区、线上线下,丰富多元的国防教育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于无声处浸润。据统计,截至目前,已组织国防教育“七进”活动2000余场,线上线下覆盖3000万人次。

创新与守正统一

助力国防教育行稳致远

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覆盖党政军民、涉及各行各业,要突出抓好重点对象,坚持面向全民、分类施教。

正因如此,2001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国防教育法。2018年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对国防教育法作了修改。今年9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并于今日起正式实施。此次是国防教育法第二次修改。

“随着形势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国际国内环境发生许多新变化,对全民国防教育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需要对国防教育法及时进行全面修改完善。”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全民国防教育局)负责人指出,此次国防教育法修改意义重大,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全民国防教育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需要,是应对国家安全严峻形势和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的需要,是适应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需要,是破解国防教育工作突出矛盾问题的需要。

修订国防教育法,可以筑牢全民国防“长城”,而新修订法案的普及已势在必行。

领导干部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关键。在成都,聚焦领导干部,通过开展中心组学习、纳入系统化培训、常态化教育等活动,推动全市党员干部的国防素养持续增强。全年共开展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1700余次,组织市、区(市)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开展“军事日”活动24场,一系列培训活动,推动全市党员干部的国防素养持续增强。

青年学子是国防教育的重点,恰逢秋季开学季,在教室内,成都指导全市中小学创新开设“思政语文课”,将航空报国、抗美援朝、国界线划分等爱国国防元素融入语文课堂。在教室外,强化学生军事训练,组织全市5所市属高校,211所各类高中阶段学校开展学生军训,年均约20万人,提升国防意识和国防知识,让爱国强军的种子播撒进广大青年学子的心田里。

创新载体形式,抓好大众普及这个基础。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全民”是基础。国防绝不只是军人的事业,而是全民的任务,成都聚焦清明、七一、八一、国防教育月等重要节点,通过参观缅怀、知识巡展、知识竞赛、电影展映、入党宣誓和入团入队仪式等形式,推动实现全民国防教育实现全民参与、全员覆盖。

又踏层峰望眼开,更扬云帆立潮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成都将持续围绕工作重点、把握关键人群、细化工作责任,扎实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在全体市民中广泛凝聚起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思想共识。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长乐 李世芳

--> 2024-09-21 1 1 成都日报 c138751.html 1 深化国防教育 凝聚强国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