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晨旭
今年成都的夏日,分外炎热。但是,生活总是那么有趣,正因为酷暑,我才觅得一片诗意的城中田园,说起来还有点“悠然见南山”。
每天,当热浪逐渐消退,吃完晚饭,我就想出去走走。偌大的城市,总去空调房散凉自然不是最佳选择。去哪儿散步?我想到了绕城绿道。
踏上小径路,夕阳的余晖给所有人的影子都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远处,成都的天际线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壮观,簇桥、华兴一带高楼轮廓被柔和的光线勾勒得更加清晰。偶尔,空气捎晚风带来信笺——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和青草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随着夜幕降临,绿道上的灯光逐渐亮起,星星点点的灯与天空中月儿微露的脸庞相互辉映,我发现不远处有一条不宽的河渠,掩映在朦胧中。
沿着蜿蜒的河岸,微弱却执着的河风在心扉上轻轻摇曳。湿地的植被在这个季节里显得尤为茂盛,紫叶李、杨树有些低吟的话,远处有归航的云霄涟漪,一首自然的交响乐,谱写得如此轻巧、自然。
多么难得的美景。
这条河是从我故乡的江安河分汊而出的黄堰河,她的前身就是传说中簇桥所跨的笮桥河。她是我故乡的人,我自然不畏惧,走进小河谷,我用手机镜头对准了河面,想把那份清澈偷走。
一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奶奶走了过来,她微笑着对我说:“小伙子哎,这水深哦,安全第一。”我有些不好意思地收回了脚步,转而与奶奶尴尬地说些絮语。她告诉我,她是三河社区绿道志愿服务队的成员,服务队都是居民自发组织起来的。
我也猛然一惊——我走了这么远,都到三河了。
我并不陌生,三河就是我外公那一辈人口中的“簇桥四大队”,外公给我讲过,华兴场过了太平寺,有黄堰河、高堰子河、草碾子河三条小河。如今,这儿就叫“华兴街道三河社区”。
望着潺潺的三条小河淌过的原野,我第一次觉得成都人那么可爱——有三条河就叫“三河”,好像新都的三河场、大邑安仁的三河村也是这么来的。
三河还带给我不少的惊喜,黄堰河分成两支,又汇成一支,向双流西航港一带南去。那长长的河心,恰似弯月,人们把这儿叫作“月亮湾”。月亮湾之上,有一座月亮湾大桥。
据说这座桥的设计,有着独特的创意。我走上桥,果然,桥身在灯光的映衬下,宛如新娘婚纱上的蕾丝头纱,轻盈而优雅,那轮廓曲线在夜色中勾勒出一种温柔的浪漫。
此时,绿道上现代元素的人潮连绵着,桥下勾勒月亮脸庞的古老河水也不停地倾诉,一种绝佳的多元融合,从思绪上散去我的燥热。我沉思着,成都的乡土,绝不仅仅是地理上谋的概念,更是一种思维与自然的高度共鸣。你看这片叫三河的土地啊,天上一弯月亮,河岸是一湾月亮,水中还有一弯明月……成都人,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是濯锦一般的血脉,生生不息,永远青春蓬勃。
此后,我常到三河社区漫步,每一次造访,都像是与老友赴约。我在三河度夏,在自然的洗涤中降温,在恬宁的原野上寻找一些人文的答案,或是宁静致远,或是不懈追求。
我甚至感叹,在如此炎热的夏日里,多少成都人都在自然的诗意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美丽的追求。是呀,总有一片土地,会带给一个人无限生发的希冀,成都,或许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