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在国新办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三部门公布多项重磅金融政策,释放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其中,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手推出五大金融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拟指导商业银行对存量房贷利率进行批量调整,将存量房贷利率调降到新发放房贷利率附近,预计平均下调0.5个百分点左右。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预计这一项政策将惠及5000万户家庭,1.5亿人口,平均每年减少家庭的利息支出总数大概1500亿元左右,这有助于促进扩大消费和投资,也有利于减少提前还贷行为,同时还可以压缩违规置换存量房贷的空间,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的秩序。
中国人民银行近期还将完善房贷定价机制,推动未来商业银行和客户根据市场化原则,通过协商确定房贷利率的变化。
这次还将全国层面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统一为不低于15%,不再区分首套、二套住房。政策明确,在此基础上,各地可以因城施策自主确定是否采取差别化的安排,并确定所在城市最低首付比例的下限。商业银行则根据对客户的风险评估以及客户的意愿,确定具体的首付比例水平。
此外,这次还明确,将经营性物业贷款和“金融16条”中房企存量融资展期等阶段性政策延期,从今年底到期延长到2026年底;将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中人民银行的资金支持比例从60%提高到100%。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原来商业银行放100亿元,中国人民银行提供60亿元。现在商业银行放100亿元,中国人民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100亿元,加快推动商品房的去库存进程。
金融监管部门还将研究出台政策支持收购房企存量土地。在将部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基础上,研究允许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贷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市场化收购房企土地,盘活存量用地,缓解房企资金压力。据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