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锦江区静沙北路向南,不远处,就是五福苑小区。敞亮整洁的大门设计感满满,围栏上5个不同字体的“福”字,正好与小区的名字相映。小区里,居民们正在社区的公共空间说笑、拉家常,“以前的小区环境可不是这样,脏乱差,我们都不愿意过来。”居民丁莉芯回忆。
从“脏乱差”到“洁净美”,五福苑小区的蜕变,正是居民参与社区发展治理、共同改变社区环境的生动写照。发生改变的,不仅是五福苑小区。近年来,锦江区坚持以党建引领推动社会工作不断深化,让居民的幸福感更强、获得感更足。
强化小区治理 共建美好生活家园
小区是居民生活的共同家园,小区环境的“治”与“乱”,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的“苦”与“乐”。
以居民自治建设理想家园,龙舟社区以“坝坝茶”化解了居民关于莲心苑小区垃圾站选址的巨大分歧——过去的垃圾站卫生状况很差,在社区院落改造过程中,大家都不愿意让新垃圾站建在自家楼栋旁边。
为了改变居民对垃圾站的刻板印象,院落改造专班带着物业方、设备服务方、微网格员,邀请居民来到“龙舟坝坝茶”,一起给居民详细讲述这“新设备”的来头,并鼓励居民聊聊自己的顾虑和想法……
不知不觉,“三杯茶”下肚,大家都讲出自己的心里话,小区里的麻烦事也就迎刃而解了。最终,社区高效完成了基础设施改造提升。
为了更好地破解小区治理难题,锦江区书院街街道庆云社区莱茵春天小区居民积极引入“信托制”模式,有效解决“信任缺失”的物业通病。
莱茵春天小区建成于2004年,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环境差、设施落后、居民和物业矛盾不断等问题,极大影响了居民的生活体验。
如何打破现有困境?街道和社区坚持党建引领,采用“先点后面”的方法,积极与小区的党员代表、居民骨干“一对一”谈话,调查收集小区问题、商讨治理对策。最后,一致决定采用公开透明、民主协商的“信托制”小区治理模式,将业主变身为委托人,物业变身为受托人,创新治理模式,引导新的物业管理团队化身“党员志愿服务队、工作队和宣传队”,通过优质服务重建居民物业信任关系。
“引入‘信托制’后,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公共区域干净漂亮了,成堆的大件垃圾没有了!”在小区住了十多年的居民刘大姐高兴地说。
“‘大家’不好,‘小家’也不会好。”锦江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龙舟社区和莱茵春天小区的变化并非孤立,在工作中,锦江区扭住关键强化小区治理攻坚,深入实施六大专项行动,4个点位入选市级小区(院落)民主协商提能增效创新试点,全市首台“全托管服务”更新电梯在东方新城小区正式交付,实现了推项目与得民心双重效果。
轻“车”壮“马” 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
一头连通繁华的太古里,一头承载老成都的烟火气,全长380米的牛市口路53间店铺林立。但在市井烟火气的背后,商铺占道、油烟、污水等问题给周边居民带来了困扰。
对此,得胜街社区创新实施党建引领“自治+智治”街区治理模式,打造微网实格街区智慧治理中心,链接油烟监测设备、燃气报警器等安全防控设备,全时段“守护”街区,实时反馈各项指标,既减少了人工巡查工作量,又提升了街区的安全指数。
这一幕,正是锦江区以智慧力量赋能基层,为基层减负增效的一项缩影。锦江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直接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和日常生活,但基层一线权小责大、人少事多等现象,带来了“小马拉大车”难题,“基层若不能实现减负增效,不仅基层工作者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的状态,居民群众遇到的问题也难以得到高效精准解决。”
对此,锦江区推动智慧赋能减负增效的同时,着力激发居民自治内生动力,并积极链接和引入社会资源,汇聚推动基层工作的磅礴力量。
锦江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提升基层工作者的能力和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居民服务,锦江区大力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朝着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通过实施锦江区“星火”社区人才计划项目、打造“星火善治”赋能培训品牌,开办线上线下“锦江学堂”等方式,努力打造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群众满意的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目前,我们已经培育社区干部、社区助理102人,不断强化基层治理人才支撑。”
为了从根源上减轻基层负担,推动轻“车”壮“马”真减负,锦江区制定落实《锦江区关于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提升基层治理服务能力的任务清单》,突出清理社区滥挂牌、规范社区事项准入,按照“6+10”标准完成标识标牌清理共计2000余块。
打造15分钟生活圈 营造“家门口”的幸福生活
“原本我得跑两个地方才能把医疗保险登记和居住信息登记的事情办完,现在‘一站式’服务简直太方便了,办完事还能直接在3楼的社区食堂吃饭。”家住枫树社区的杜恒琼阿姨开心地分享。
在枫树“完整社区”试点建设中,成龙路街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导优势、链接功能,着眼居民在公共服务及生活服务方面便捷化、品质化、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特征,引入锦欣集团、中国邮政等第三方优质企业参与改造拓展社区服务功能。集中打造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社区托育园、社区食堂、文化礼堂、公共停车场、“小修小补”点等公共服务设施,新建社区篮球场和门球场,实施社区5条道路及排水管网提升改造,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形成“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全龄服务生活圈。
无独有偶,位于成都市东大街攀成钢商圈核心地段的锦江区沙河街道汇泉路社区,深入调研居民关切,从居民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出发,不断整合辖区文化、体育、教育、医疗、政务、商业等资源,打造“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满足全龄段居住生活、商务商业、文化休闲等多元化服务需求,形成全域联动、公益惠民的社区生活服务圈。
在锦江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看来,推进“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试点建设,是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提高社区综合服务能力、增强治理效能的基础保障。对此,锦江区依托功能整合、空间复合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N”个灵活散点布局的小区、楼宇等服务点,统筹配置党群服务、养老托育、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运动、文化休闲、就业创业、应急安全等民生关切服务,聚力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有机嵌入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延伸覆盖社区,让居民就近享受便利服务。
汇集各界力量 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兴领域的从业者在社会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锦江区将快递、外卖、网约车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力量整合起来,打造“小牛哥·先锋车手”等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到社区发展和基层治理中。
据悉,为进一步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服务力度,锦江区广泛征集“小牛哥”在劳动权益保障、社区服务、身心健康、职业认同和自我价值五个方面的不同需求。整合职能部门、街道社区、区属国有企业等多方资源,形成需求、资源、项目三个清单,推出“小牛哥”社区食堂等系列暖心大礼包,将“小牛哥”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工作中,锦江区充分发挥“小牛哥”熟悉人情地情的“移动探头”优势,鼓励“小牛哥”上报环境整治、社情民意、突发事件等治理线索。同时,100余名“小牛哥”与孤寡老人、残障人士一对一建立结对关系,每月入户唠家常、送物资、给关怀……如今的“小牛哥”,已成为锦江区一张靓丽的名片,“小牛哥·先锋车手”志愿服务队党支部也在全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座谈会作交流发言。
立足项目建设发展和群体关爱保障,区委“两新”工委牵头,联动成都交子公园置业有限公司及区住建和交通局、区人社局等政府职能部门,在全国第三个、西部地区首个城市建设者社区——“交子工社”成立区建筑行业综合党委,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产业社区高质量发展路径。
据了解,“交子工社”有机整合“金角银边”和各方优势资源加强生活场景营造,集中建设了工人食堂、理发店、便利店、针灸推拿室等配套设施。同时,聚焦务工人员普遍关心的社保医保、薪酬发放、工伤保险等系列问题,联合多部门开展政策答疑、法律普及等权益保障活动10余场,设置劳务纠纷调解室,并常态化开展民工欠薪专项整治行动……
相关工作的推进,不仅更好地服务了企业与员工,也推动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的工地管理、区域治理和项目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锦江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向未来,他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社会工作相关会议精神,立足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区情实际,以开局之为、开新之举、开拓之姿推动社会工作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努力交好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成都篇章的“锦江社会工作答卷”。文 白桦 供图 锦江区委社会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