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10月04日

“李劼人·锦水文学奖”入围诗作有何亮点?

本报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泽登旺姆) 近日,由中共成都市锦江区委宣传部与成都日报合作策划设立的首届“李劼人·锦水文学奖”入围名单正式公布,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在散文、诗歌、评论三大类别中,诗歌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情感表达,成为本次评选中的一大看点。本次诗歌类别的作品呈现出怎样的特点?4篇入围诗作是如何评选出的?昨日,记者采访了评委会成员蒋蓝和彭志强。

“成都是一个有历史底蕴的诗歌之城,在成都,写诗、读诗者众。在首届‘李劼人·锦水文学奖’征稿期间,诗歌类型来稿颇多,竞争相当激烈。”四川省作协副主席、诗人、作家蒋蓝告诉记者,为了评选出真正代表“李劼人·锦水文学奖”的水准,评委会在众多来稿中,反复研读,细致比较,“评选过程,无疑是一场对诗歌艺术深刻理解的较量,也是一次对文学审美精准把握的考验。”蒋蓝说。

“在这次评选中,诗歌类别无疑是最具挑战性的。”成都市作协副主席、诗人、作家彭志强坦言,“诗歌类别来稿数量多,有的存在主题不够凝练、不够切题的问题,所以评委会在评选过程中,反复筛选,深入挖掘每首诗作的内在价值。”他表示,进入终评的诗作中,葛筱强的诗作《成都之忆》主题明确,与“李劼人·锦水文学奖”关联度较高,深入挖掘了成都的历史文化底蕴。

彭志强进而谈道,优秀的诗歌作品需要在语言和叙事上具备独特的创新性。在入围诗作中,凸凹的《东安阁——为迎成都大运会而作》和李铣的《阿坝的阳光》较有新意。“这两篇诗歌作品虽是宏观命题,但在真情流露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彭志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评选,能够激发更多诗人对成都及四川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 2024-10-04 泽登旺姆 1 1 成都日报 c139264.html 1 “李劼人·锦水文学奖”入围诗作有何亮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