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10月09日

推动“六个一”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彭州市:2027年GDP冲刺千亿

9月29日,正值新中国成立75周年来临之际,彭州市冲刺全年经济目标百日攻坚大会召开,明确提出“围绕‘六个一’特色优势产业,2027年GDP冲刺千亿”,为祖国母亲的生日献上“彭派”之礼。

一桶油、一罐气、一副药、一片天、一篮菜、一金山……在这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市,承载着亿年的自然造化,孕育了千年的灿烂文明,更有着百年的奋斗历程。作为“立体山水彭派之城”,彭州的发展日新月异,不仅连续多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如今更是以六大特色产业为引领,照亮彭州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桶油

年产航空煤油100万吨以上、高品质汽柴油350万吨、化工原料300万吨,保障了成渝地区45%的汽柴油、全川16个机场85%的航空煤油和西南地区60%的化工基础材料,年产值超600亿元,年税收超100亿元。

国庆大假,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内依然在忙碌——“2024中国化工园区发展大会”将于本月底举行,同步还将发布四川能源化工创新谷建设方案,推动为能源化工产业发展赋能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是成都市唯一的省级化工园区,拥有西南地区首个特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氢能等产业。园区现有投运企业27户,其中生产性企业14户、服务业企业13户,生产性企业中规上企业12户,打破过去四川成品油供给严重依赖省外的格局,连续3年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评选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化工园区”。赛迪顾问发布“2024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榜单中位居四川第1、西部前列。2024年1-8月,园区实现产值445亿元、同比增长6.71%,税收71.69亿元。预计全年实现产值635亿元、同比增长19.54%,税收110亿元。

下一步,彭州市将不断提升园区产业能级,一方面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四川石化规划项目20个,计划总投资100亿元,预计年新增产值126亿元。同时聚焦电子化学品、胶黏剂、光刻胶、定制化学品等精细化学品细分领域发力,为成都市重点产业链做好配套支撑。

一罐气

川西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1112亿立方米,年产能17亿立方米天然气。成都氢谷累计引育华能氢能等氢能产业链重点企业(项目)11个,年产氢气18万吨,成为四川最大、成都唯一的氢源制备基地。

今年3月,川西气田在彭州全面建成投产;8月,彭州3-4D井成为川西气田首口累计产量超1亿立方米的气井,标志着川西气田单井产量进入亿立方米阶段。

今年6月,华能彭州电解水制氢示范站成功售出第一车“零碳”绿氢,标志着四川省首个大规模电解水制氢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从川西气田建成投产到四川省首个大规模电解水制氢项目投入商业运营,彭州市的天然气、氢气两大气源共同构成了彭州“一罐气”的产业优势。

其中,依托川西气田,彭州市积极拓展天然气应用场景,建设成都濛阳LNG储备库和液化工厂一座,全部建成后可储存LNG约7万立方米,年液化天然气约3.5亿立方米;推动天然气利用项目进园区;实施天然气发电工程如华能彭州燃机项目;打造天然气化工高附加值产品示范基地。下一步,还将着力推动川西气田增储上产,确保2025年顺利实现满产;确保留彭10亿立方米天然气实现产业最大化。

“成都氢谷”是四川省最大的氢源制备基地和成都市规划布局的唯一“氢源城”,现有产氢企业5家,产氢量占成都市氢气产能的98%,灰氢、绿氢可对外销售产能占成都市场100%,目前已累计引育华能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莒纳绿氢电极项目、大连大特西南区域总部等氢能产业链重点企业(项目)20余个,总投资37.5亿元,形成了覆盖氢能产业“研—制—储—运—用”各环节的产业基础和独特优势。下一步,彭州将深度融入成都绿色低碳产业生态圈和成渝“氢走廊”,推动氢能“制储运用”全链发展,力争到2025年氢能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

一副药

天府中药城已聚集医药健康企业266家,中医药制造业年产值达100亿元,年销售额超亿元中药单品10个,占全省一半,中药制造规上产值稳居全省第一。

走进天府中药城,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总投资约50亿元的成都中医药大学天府中医药创新港项目、四川中医药职业院校项目一期预计2025年建成;友臣食品、济生堂药业等项目也在加紧建设中,确保年内竣工投产。

天府中药城是四川省起步最早、综合实力最强、三次产业链条最完整的中医药产业聚集区,全市中药材种植规模达14万亩,其中川芎面积6.2万亩,产量占全国的70%,彭州川芎已成为全省首个中医药ISO国际标准;园区已建成58万平方米的成都国际医药港,规划建设“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医药贸易中心”,2023年实现医药贸易流通额48亿元。

下一步,彭州将以研发制造为引领,推动上下游链接和左右岸延伸,力争2027年中医药产业规上产值突破200亿元;实施“亿元单品、10亿单品”培育工程,力争到2027年培育济生堂渴络欣胶囊等3个单品年销售收入突破亿元,成一氢溴酸山莨菪碱等2个单品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加快布局中药合成生物学、中医智能诊疗装备与数字场景应用、中医功能性日化品(药妆)等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新赛道,力争到2027年医药贸易流通额达80亿元,中医药康养收入达100亿元。

一片天

拥有全国最大的新型军用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丽春航空动力园区,以及成都唯一的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天空之眼”。打造了9大测试场地、19大测试场景,均位居全国20个国家级试验基地之首,已具备全天候24小时承载测试、试飞、验证等多样性功能。

9月20日,在“蜀山争锋·蓉耀低空”2024中国(成都)国际低空经济合作伙伴大会无人机产业生态对接会上,彭州签订了一揽子产业发展协议,并将在已发布的《无人机试飞运行规范》等7项团体标准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通用技术要求》和《安全管理规范》等标准升级为省级标准,引领行业规范安全发展,助推低空经济高效发展。

作为成都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彭州市精准发力无人机产业和低空空域协同管理细分赛道。按照计划,该市争取将低空协调管理空域由80平方公里扩大至1000平方公里,推动国家级示范基地升级创建首批国家级示范区;同时聚焦基地测试、全域应用、技术标准、军民融合、服务保障、低空园区、系统集成等低空经济行业发展短板弱项深化探索实践,奋力建设成都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

一篮菜

拥有西南最大的农产品集散交易市场,蔬果年交易量800万吨,交易额600亿元。蔬菜种植面积82万亩,年产量235万吨以上,全省第一。南方种谷年育苗能力2亿株,常年示范新品种1200个。

沿着天府大道北延线前往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满载着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川流不息,来自全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农产品在此集散,已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全国性蔬菜集散交易物流中心、国家一级蔬菜批发市场和西南区域最大的果品一级批发市场。

作为四川蔬菜种植大县,彭州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保供基地,农产品冷藏保鲜容量达30万吨,常年保障西南地区70%的蔬菜供应,并建立了“交易中心+批发市场+镇级蔬菜市场、冷藏集配中心、协会+营销大户”的流通组织体系,形成“买全球、卖全国、保西南”的交易网络和格局。

近年来,彭州持续健全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布局建设濛阳绿色食品产业园及九尺农产品加工园,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112家,2023年实现产值282亿元。引进标果等农产品供应链区域总部及平台,加快国际陆港彭州片区建设,2025年片区农产品贸易物流量有望突破千万吨。

一金山

背靠龙门山,海拔从489米到4812米,一年270多天可见雪山,拥有5个国家级资源品牌和3个4A级旅游景区、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形成了龙门山民宿特色IP,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

刚刚过去的国庆大假,龙门山湔江河谷生态旅游区热度爆棚,大假7天共接待游客131.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6亿元。

彭州“一半山水一半城”的自然格局,覆盖了山地、水域、林地、草地、河滩地、谷地、坡地、台地“8大地形”,形成了最具立体山水特质的高山河谷大美风光,成就了成都市唯一一个以山地运动为主导产业的经济功能区。

下一步,旅游区将着力推进项目投资提质增效,重点呈现百里画廊4.0版本,加快推进研学、小火车、机车、漂流4条特色线路、69个项目场景建设;聚焦特色赛事活动,以丹景山棒棒会、迪卡侬星空露营节等活动营城,提档升级海窝子、白鹿、宝山3大商业街区,年底前呈现20个新场景,推动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8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08亿元。同时,以文体旅跨界融合为路径、丰富多元化产品供给,奋力将湔江河谷生态旅游区建设成为彰显山地户外特色的“都市山地生活目的地、成都市新消费旅居目的地”。

陈泳/文 彭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 2024-10-09 推动“六个一”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1 1 成都日报 c139392.html 1 彭州市:2027年GDP冲刺千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