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人民公园东大门一侧的假山小广场上,不少市民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但与以前多个音响齐鸣、音乐此起彼伏造成噪音扰民不同,现在这里音量适中并不刺耳——而这缘于一个“黑科技”的上新。
问题:如何既让群众开心娱乐,又减少噪音扰民?
作为市民喜爱度很高的一个公园,位于青羊区祠堂街的人民公园不仅是很多“老成都”的“心头好”,也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为大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休闲娱乐场所。
在这里,常年有老年人参与唱歌、舞蹈活动;与此同时,因为到此游玩的市民游客较多,公园内的环境也较嘈杂。“公园是一个环境很好的地方,噪音太大,确实让人感到不是很舒服。”经常到人民公园来玩的市民张阿姨说。
“我们之前经常收到群众投诉人民公园内的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每支队伍都自带音响,播放的乐曲此起彼伏,音量大、跳舞的时间也不固定,给周边环境带来了噪声污染。”青羊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
那么如何既能让群众在此开心娱乐,又减少噪音扰民呢?
解题:从源头控制噪音,广场舞音乐不再到处“飘”
昨天,假山小广场上,市民跟着一台红色机器里播放的音乐和视频舞动起来。这个智慧声场终端设备,从外观看像是一块LED灯箱,上端是一块横向的音箱,下端是一块电子显示屏。在离该设备两侧间隔不到十米的地方,放置着智慧舞场设备,它们相互“配合”,将广场舞音乐声“锁定”在指定区域。
“你们看嘛,在小广场的中间区域,噪音监测仪上显示音量为70至80分贝;现在我们走到距离设备5米远的广场外围,分贝值就下降近半。”青羊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刘松一边用仪器检测,一边向记者展示。
原来,这个上新的“黑科技”设备运用了先进的超声波定向传播技术,发出的声音被集中在固定区域传播,只有处于声场内的人才能感受到声音的强劲,超出该范围后,声音就大幅度地衰减至环保分贝以下。“从声音源头控制噪音,让广场舞音乐不再到处‘飘’。”青羊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运行的效果看,现在针对该区域的投诉量大大减少。”
强化:专人管理设备便民又利民,市民连连点赞
“下一曲曲目是我们队伍的,准备开始。”广场上,顾大爷正招呼着自己舞蹈队的队员列队,跟着智慧舞场终端设备上播放的音乐和视频跳起来。
以前,这里的舞团要自己带音响,又重又不方便,大家还要提前来占位置,播放的音乐音量控制不好,还会影响到其他游客。
而现在,随着智慧舞场终端设备的“上场”,这些问题都不再存在。“这里面是内置的音乐播放器,设置了USB接口,音乐通过外接U盘播放,音量可根据需求调节。”人民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设备的开放时间和U盘的使用由园方管理,园方会提前向市民收集他们喜欢的音乐,由园区值守的安保人员把U盘插进设备播放音乐,并定期更换一批曲目,满足市民跳舞的需求。
正在设备上操作U盘的安保师傅刘师傅说:“自从安装了这个设备,隔一段时间大家就一起商量需要哪些音乐,我们统一下载,按照顺序播放,每支队伍都可以共享。”除了播放音乐,该设备下端的电子屏还会实时播放一些文明城市、生态环保等公益广告和科普信息,成为集文化宣传、群众健身指导、科普宣传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智慧体育服务设施。
既控制了噪音又满足了跳舞的需求,让市民连连点赞。顾大爷说:“我觉得这样很好,巴适!”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袁弘
青羊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