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重阳节正逢本月的文明实践集中日,成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在一场场活动中,老人们欢聚一堂,共度重阳佳节,倡导尊老、敬老、爱老传统美德,呼吁更多人参与到尊老爱老的行动中来。同时,成都推出的一系列适老爱老举措,共同营造出一个更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福利院的重阳节
定格别样的温暖与幸福
11日,在温江区第一福利院举办的“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活动中,50余位老人欢聚一堂、共度重阳佳节。文艺汇演的节目精彩纷呈,川剧、相声、快板、儿童歌舞……轮番上演,福利院里洋溢着别样的温暖与幸福。现场,不少老人的家属亲友也通过视频为老人们送去了关怀与慰藉。
活动现场,专业摄影师还为老年人定格美好。爱心公益服务摊位上,志愿者为在场的老人提供理发、指甲修剪、测血压、测血糖等服务。
重阳节自古以来就有登高、赏秋等传统习俗。当日下午,20余位老人与工作人员一起前往世园会——金温江博览园,开启了一场园艺赏秋之旅,感受和谐自然、生机盎然的生态之美。在园艺讲解员的带领下,老人们陆续参观了花卉艺术园、园林艺术轴、盆景艺术馆等,“我今年已经72岁了,今天的赏秋游园仪式感满满,让我觉得很充实,很幸福。”参观过程中,李爷爷笑着说。
在成都东部新区世园会主会场,“岁月见证爱情——2024年成都东部新区重阳节金婚、银婚纪念活动”以园艺为幕浪漫举行。多对金婚、银婚夫妇代表手持鲜花,身着各式礼服漫步在成都园内,在镜头前记录下了爱情最珍贵的模样。
在宽窄巷子,宋韵游园嘉年华同样热闹非凡。各种趣味游戏和互动环节让长者们乐在其中。他们或参与猜灯谜,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或体验传统手工艺,传承中华民族的智慧;或享受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志愿者带来的中医推拿按摩,体验传统手艺传承人的悉心关怀……长者们脸上皆洋溢着幸福、满意的笑容。
文明集市送关怀
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美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爱老敬老的优秀传统美德需要代代相传。品重阳糕、喝菊花茶、制作茱萸香囊、纳福投壶……11日,锦江区河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欢声笑语不断,200余名社区老人在这里体验重阳民俗,度过了一个温馨热闹的重阳节。
锦江区卫健局等12家文明集市合伙人给社区老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暖心贴心的服务。25位“银发”志愿者格外引人注目,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实际行动,在秩序维护、后勤保障等志愿岗位上发光发热。
“请问重阳节这一天人们有什么习惯?”“我知道!重阳节喝菊花酒。”“重阳节要登高、赏菊、插茱萸。”在青羊区同瑞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爱满重阳 情暖社区”活动中趣味互动环节,人们热情高涨。“重阳活动丰富新颖,也为我们老年人提供了很多帮助和便利,我们都很愿意参加!”李爷爷摸了一下刚刚理好的头发,笑呵呵地说。
文明集市体验区还设置了便民服务、中医推拿、认知筛查、政策宣传、金融防诈、心理健康咨询、公安便民服务等摊位,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了便利服务和温馨关怀。
在锦江区枫树社区开展的“蓉光助老 乐享银龄”文明实践活动中,一支支专业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为社区老人送上节日精准服务,营造养老孝老敬老助老的浓厚社会氛围。
活动现场,来自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青龙场院区)、四川省口腔医院的医护人员为现场观众进行义诊,与老人们愉快交流,了解老人们近期的生活和身体状况,叮嘱老人们在季节变化时要多注意保暖和安全。专业美容美发志愿者、法律志愿者还为现场的老年人提供义剪、反诈防骗等服务。
暖心适老化举措
让老年群体共享发展成果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无障碍环境建设、适老化改造等话题备受社会关注。成都也在应对老龄化上推出了一些适老化设施建设,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
在高新区肖家河街道新北社区的一栋老旧居民楼里,74岁的陈婆婆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客厅的一个角落摆放着一个黑色轮椅和一个银色助行器。陈婆婆是一位独居老人,患病多年导致腿脚无法正常行走。2023年,通过银龄安居公益项目,成都市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社工为她在卫生间安装了防滑垫、马桶扶手、助浴凳等,还根据她的需求在厨房里靠近灶台的墙边安装了上翻凳,方便陈婆婆做饭间隙随时坐下来休息。
和陈婆婆一样,越来越多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受益于公益项目提供的免费适老化改造。
为更好服务老年乘客,成都公交积极推动公交适老化改造。目前,成都公交已推出了26条“适老巴士”线路,月服务超40万乘次老年乘客出行。前期,运用智慧系统筛选出老年乘客出行占比为30%-50%,且沿线覆盖医院、菜市场、学校等多个生活出行场景的公交线路,并深入社区了解居民适老化服务需求,陆续开通了26条“适老巴士”。
10月到12月期间,市民政局将联合23个区(市)县开展“重阳大礼包贴心为老服务关爱”活动,其中天府市民云上为60岁成都户籍老人免费提供综合能力评估,购买一份意外伤害保险,送上一份适老化改造补贴。
在城市发展进步的同时,让建设成果惠及每一个人。成都还聚焦老年人需求,用心、用情推动为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养老综合体建设,让老年群体共享成都改革发展成果,实现“老有颐养”。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霞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