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垠
企业是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优化工业、兴省强市富民的载体。只有当经济组织(企业)是有效的时候,才会发生增长。所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依然要紧紧依靠各类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中以技术创新为牵引,以生产为龙头,注重企业组织创新,夯实实体经济的基座,努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因所有制、规模、行业、创新等因素可以将企业划分为多种类型的模式。过去的企业培育模式是大量生产和大量分配相结合,形成“大公司”“大工厂”,通过库存周转和庞大的现金流量的结合,集中于国家的基础设施、铁路、电信、航运、重工业等行业中形成规模化的经营以获利。中国在发展的早期也采用了这种模式来组织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分配等活动,并且由于规模化的原因,相当比例的企业采用了国有制的模式,这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制优势,也是国家至今坚持培育的重点领域。
培育谁?
第一,对于在川的央企、省属国企和在蓉一些市属国企,应作为国有优质企业梯度培育的关键。要充分结合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对当前经济发展的定位,即“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落地实施,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要求,让上述不同类的国有企业在对接国家战略的过程中,充当排头兵、先行者。同时,努力按照现代企业运营的特点,降低国企内部的组织管理费用,提升国企拼经济、促发展、搞建设的内生动力,继续坚定不移地把各类国企建设成为具有内生盈利能力的经济脊梁。
第二,培育各类民营企业。最近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指出:“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积极发挥作用,鼓励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科技攻关,支持有能力的民营经济组织牵头承担重大技术攻关任务”。支持民营企业的意义在于充分发挥它们的灵活性和对创新机遇的捕捉能力,通过其高成长性带动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最大化地补充国有企业产业链的延伸环节,并且让有能力的民营企业担纲核心工业项目的创新驱动者;同时,在民营企业中推出一批种子企业、准独角兽企业、独角兽及行业领军企业,形成梯度发展态势。
第三,培育新经济行业的专精特新企业。例如,成都市建立了新经济梯度培育库,按照“新经济种子企业—新经济双百企业—新经济示范企业”的三个梯度进行认定和培育,这类企业往往具有专精特新的优势,政府根据其创新度和所在领域的成长性配套一定的资金、政策、服务等支持,很快就会孵化出一批在现代工业、低空经济、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经济领域具有带动能力的企业,形成集团优势和竞争态势。政府每年可以动态认定这些企业,并根据企业的技术领先、营收规模、融资能力、人才团队、绿色认证等情况进行后续支持。
第四,培育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企业。在纵向一体化的企业模式下,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很难融合,因为企业树大根深,调整产业发展方向或与其他产业融合成本较高;因此,关键在于按照横向一体化的方式组织企业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进行业务交流、人员互动、产业互济、创新互补,把服务型制造或制造业服务化作为梯度培育的主攻方向,通过企业间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等方式,形成两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两业融合企业的管理、运营、生产等也尽可能采用扁平化的方式展开,这样可以发展出研发、设计、咨询、专利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如何培育?
除了从企业主体出发梯度培育各类优质企业,还可以从城市能级、平台聚合、金融支持的角度加大培育的力度。
城市能级是现代优质企业落地生根的重要考量。优质企业的总部一般都选择城市,是因为城市的资源聚集、人口聚集、信息密集度能够支援这类企业向上向好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营商环境优化了,就能较好实现“筑巢引凤”的功能,不仅培育本地企业、更能吸引外地、外资企业,企业的数量、种类多了,优质企业更容易脱颖而出。因此,从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出发培育优质企业,可在川内以成都为首位核心城市,相继再推出一批经济能级匹配上述区域发展目标的中等以上城市,以城市发展带动企业发展,或可让一批以城市能级为支撑的、享誉全国乃至全球的优质企业生成或入驻。
数字化的平台是聚合现代优质企业的手段。平台本身既可以是数字化市场化的平台,也可以是政府推出的公共数字平台,这取决于其提供服务的场景。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健全民营企业全方位服务体系”,因此,应该把数字化的平台建设作为健全民营企业全方位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这样做的好处是把企业从一个重视生产函数、孤立地感知市场环境的主体,过渡为在数字化平台上快速适应市场行情变化、主动打造生产服务新场景、快速迭代创新方向、高效调减企业运营成本的数字化赋能企业。优质企业的数量也可以由过去单打独斗的少数个体,变为平台条件下的相对多数。政府可从平台聚合各类企业的发展中,选择一批有发展前景、能带来市场容量、可以聚合资源的优质企业进行升级培育,打造顶端头部创新企业。这样的方式,可以实现精准、高效、数字化地辅助相关企业茁壮成长。
优质企业培育要充分动员金融市场给予支持。银行金融机构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为优质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开展优化信贷投放专项行动,健全融资增信和风险补偿机制,建设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依托地方产业投资母基金,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早期科技创新项目提供资金保障;完善国有资本出资的私募基金体系,建立长周期考核、强制跟投和容错免责等市场化机制,满足各发展阶段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建立健全企业上市服务体系,做实“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企业专板建设等改革试点,强化对新兴的低空经济等赛道企业的扶持、服务力度;发挥各类政府引导基金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出资组建优质企业培育基金等。这样,得到金融市场支持的优质企业可以在创新的领域深度开拓,在其所处的行业各展所长。
(作者系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政治经济学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