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一趟想象之旅,再次从成都启航,驶向星河与远方。
10月18日至19日,“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系列活动在成都举行,菁蓉湖畔的成都科幻馆,再一次聚集全球科幻迷的目光。
在去年举行的世界科幻大会首届产业发展峰会上,由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世界科幻大会组委会共同发起的“天问计划”重磅亮相;今年,永久落户成都的“天问”大赛首届举行,集结海内外百余名科幻大咖精彩碰撞……2300多年前,屈原以近2000字的《天问》,叩问宇宙万物的起源、日月星辰的奥秘;今天,从“天问计划”到“天问”大赛,成都以“天问”致未来,开启全新的探索。
“天问”大赛,是国内首个由市级政府主办的科幻文学赛事,但不同于一般的文学赛事,“天问”大赛具有突出的产业链接功能。这不仅体现在奖项的设置上,涵盖了文学作品、影视剧本、游戏漫画、科幻机构等不同门类,也体现在系列活动中,配套举行了2024成都科幻产业发展促进大会,还有一系列创作沙龙、IP路演、产业对接等活动。
成都,以“赛”营“业”,既做好世界科幻大会的“后半篇文章”,也以本土赛事品牌赋能科幻产业发展,推动科幻从“想象力”转化为“生产力”,持续擦亮“中国科幻之都”城市品牌。
成都是中国科幻的高地,也是中国首个举办世界科幻大会的城市。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科幻世界》就诞生在成都,国内科幻三大奖项“银河奖”“华语科幻星云奖”“未来科幻大师奖”,也孕育于成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曾说,“中国科幻从这里出发,在这里生根发芽。”
不仅有浓厚的科幻文化基因,也有蓬勃发展的科幻产业。本届“天问”大赛系列活动发布的2份报告显示,2023年,成都科幻产业(不含科幻装备制造)实现营收235.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49%,稳居全国城市科幻产业发展头部阵营,与北京同属第一梯队。
而“天问”大赛的意义即在于此,以赛事为桥梁,链接科幻文学与科幻产业。在2024成都科幻产业发展促进大会上,不仅启动了目标规模超30亿元的“成都科幻与未来产业发展基金”,还成立了成都科幻中心专家委员会,14个科幻产业项目在现场集中签约,总投资额约32亿元。这无疑为成都科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天地。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无限的想象力意味着无限的可能性,而无限的可能性就是未来。想象力指引当下,更可以指向未来,当一项全新赛事的诞生、一个新兴产业的崛起,未来就已然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