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随着各项奖项的揭晓,由成都市温江区、广州市南沙区、重庆市巴南区联合举办的鱼凫望海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温江区第十二届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圆满落幕。此次大赛不仅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了展示才华、实现梦想的舞台,更是温江区创新创业活力的一次集中展现。
近年来,温江区在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赋能初创企业家、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以及支持灵活就业等方面努力作为,多措并举助力青年就业创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构建“一心多点”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为进一步推进便民、普惠、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温江区扎实推进“蓉易就业”站点建设,营造“一心多点”就业服务新场景。
依托各镇(街道)综合便民中心、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场地,深入推进29个“蓉易就业”服务站点建设,并在大型超市等10余个场景植入就业服务内容。
在涌泉街道瑞泉馨城社区,打造了一个集就业培训、创业孵化等“六位一体”的一站式社区创业指导中心,引入30余家企业、12个工作室,并设立了就业创业自助超市、就业暖心亭等多个功能区,为4000余名群众提供个性化的就业创业服务。
在柳城街道大学城社区,针对周边高校众多、外籍人士聚居的特点,创新打造“蓉易就业”一站式公共服务空间,建设了宣传长廊、创业集市、智慧就业应用终端。特别是全区首个365天24小时智慧就业舱的设立,以及AI面试服务、职业指导云课堂等智慧就业服务的推广,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
该区还研发推出人力资源“5G+”智慧服务平台,提供海量数据集成化、人岗信息适时化、供需特征精准化、需求推送智能化的“四化”智慧就业服务,切实解决供需双方信息精准匹配的问题。
打造“鱼凫企业家成长营”品牌
今年7月16日,第二期温江“鱼凫企业家成长营”活动开营。这是该区对标北上广等先进地区,对表“巾帼创业班”“珠峰企业家训练营”的创新之举,是“丝路一家亲——全球创业者支持志愿行动”在四川唯一落地的项目,更是该区在助力企业稳发展、稳就业方面迈出的坚实步伐。
活动推出两期以来,以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管理智慧的优秀企业家和管理者为目标,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都都市圈建设,锚定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已培训来自川渝多地的青年企业家115名,涵盖医药健康、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
活动不仅让来自重庆、德眉资等地的企业家沉浸式感知温江“四度营城”营商环境,更为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实践机会,帮助20余家参训企业调整发展方向,优化业务板块,完成重组升级。这种跨区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和就业岗位的稳固提供了有力支持。
校地企协同助力精准就业
在温江,通过校地企协同培养青年人才,成功引导四川理工技师学院等院校调整和新增专业8个,扩招学生1180人,驻温职业院校开设企业“种子班”“学徒班”,按需设计培养方案。这一模式年均为重点企业定向培养产业技能人才近600人,有效缓解了企业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温江区积极行动,在驻温高校设立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通过举办就业创业系列讲座、求职能力实训营、开通“就业直通大巴”等方式,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宣讲、就业形势分析、职业指导、模拟面试、创业指导等全方位就业服务。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定期举办招聘会和人才交流会。积极引导毕业生参加实习实训、志愿服务,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
培育灵活就业特色工坊
为促进灵活就业,温江区深度结合区域特色,积极在区内布局灵活就业工坊,这些工坊不仅是“蓉易就业”服务站点的重要延伸,更是促进就业创业中转的引擎。目前全区已建成11个灵活就业工坊,为求职者提供了多元化的就业机会。
在灵活就业工坊的运营中,注重线上线下服务,已帮助500余名求职者与工坊成功对接,实现了精准就业。目前,该区已成功培育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工坊品牌,如和谐宠爱宠物工坊、采裟旗袍织造坊、衍匠文创坊、和林归耕竹编坊等,增强了工坊的市场竞争力。
一系列的创新举措为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就业创业服务,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未来,该区将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创新,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就业创业服务,为建设“幸福温江 美好之城”贡献力量。
李娟/文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