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是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类要素的天然集聚地。成都启动“立园满园”行动,就是要通过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功能定位、产业结构,提质园区基础设施、公服配套、风貌形象,推动实现“特色立园”;通过赋政策之能、科技之能、管理之能,增服务效率、要素效用、产出效益,推动实现“企业满园”。
知方向,更要明路径。突出问题导向,着眼关键领域,围绕开展“立园满园”行动,成都部署了园区优化强承载、产业集群提能级、科技创新促转化、扩权赋能增活力、尊商重商优环境“五大攻坚任务”。涵盖了助力园区发展的“软硬件”和“全路径”。要推进好这项行动,就要锚定各项具体任务,结合工作实际落地落实落细。
要注重精准定位、特色发展,优化园区整体布局。聚焦“3+22+N”园区发展体系布局,进一步优化调整园区空间布局和产业定位,国家级园区要示范引领、省级园区要竞进争先、市级园区要突出特色,有效引导优势资源和优质企业向符合产业布局的园区集聚。
要注重圈链融合、集群发展,提升园区规模能级。持续深入推进产业建圈强链,紧扣“镇园之宝”抓龙头,聚焦“有根企业”重培育,引进培育百亿项目、千亿企业、万亿集群,努力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
要注重产研联动、创新发展,激发园区澎湃动能。坚持将创新作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鼓励园区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化全链条服务,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全力促进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
要注重环境优化、舒心发展,增强园区保障能力。常态化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定期举办“‘蓉易见·民企会客厅’进园区”活动,同时筑牢基础设施“硬支撑”,做好金融、法律等“软服务”,让园区生产服务更优质、生活配套更便利、生态环境更优美。
要注重改革赋能、高效发展,提高园区运营水平。坚持集中精简、灵活高效的原则,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园区减负扩权,在管理效能和市场效率上实现有机融合,在功能发挥和激励效应上实现叠加放大。
坚定信心不动摇,敢闯敢干加实干,让我们锚定攻坚任务,进一步明确“抓经济必须抓园区”的鲜明导向,推动“立园满园”行动成势见效,加快把园区建设成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