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10月30日

成华区跳蹬河街道

“一核三圈”绘就民生幸福图

一直以来,成华区跳蹬河街道将改善人民生活、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构建了“一核三圈”民生服务模式,有效整合社会慈善资源,凝聚民生服务力量,激发服务创新活力,聚焦群众所需所求所盼,落地落实各项民生实事,使居民多样化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生活质量显著提升,辖区民生服务实现了由社区服务导向性向居民需求导向性的转变,圈出了居民近在咫尺的幸福感。

做强“一核” 立好服务风向标

“我们以专业化、精细化的社会工作服务提升民生服务效能,打通社会慈善资源和政府各部门社区服务资源供给链条,激发多元主体服务动力和创新活力。”据跳蹬河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街道立足“一核”,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搭建政社互动平台,推动基层党建与各项工作深度融合,以党建带群建、党建带社建。

具体说来,即健全党建引领民生服务组织架构,以街道党工委为综合服务平台“大脑”,统筹指挥及监督民生服务工作开展;将群众需求作为推进各项服务的基本导向,收集、梳理涵盖20余项服务事项的便民服务清单,推行“点单式服务”,靶向解决群众诉求;搭建党员服务群众实践平台,全力调动党员服务群众,已联动5个党支部、50余名党员深度参与高龄独居空巢老人陪伴、特困人员送餐、残疾人员助洁等服务群众300余人次。

做优“三圈” 共筑服务同心圆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核三圈”民生服务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以党建引领回应群众社会服务需求为“一核”,推动慈善圈、同心圈、服务圈“三圈”融合发展。跳蹬河街道在做强“一核”的同时,“三圈”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着力搭建资源统筹平台,撬动社会慈善资源参与民生服务,让社会慈善资源成为开展民生服务的重要保障,通过撬动社会“慈善圈”激活发展“动力源”;以专业资源为抓手,搭建赋能培育平台,引导社区内生力量发展壮大,提升社区服务可持续性,共建多元“同心圈”、奏响共治“协奏曲”;紧扣民生服务需求,依托社工站(室)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手法,创新服务内容,优化服务形式,让居民幸福感持续增强,筑牢惠民“服务圈”、搭建便民“连心桥”。

“我们紧扣民生服务需求,结合街道、社区实际研发了‘金晖暖心’助老服务、‘星光引路’生命成长特色服务项目,很受辖区‘一老一小’和居民家庭欢迎。”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星光引路”生命成长项目旨在通过一系列生命引导、资源支持,帮助儿童、青少年或处于成长关键阶段的人群正确认识生命、激发内在潜能、实现自我价值;“金晖暖心”助老服务项目以促进老年人身体和心理健康为出发点,为老年人提供实际帮助和精神慰藉。

据悉,该街道依托社工站开展“星光引路”生命成长营之“小小救护员”儿童急救宣传活动,邀请30名小朋友参与,通过生动讲解、互动问答、模拟演练等,向孩子们传授基础急救技能,提升安全防范意识,掌握自救互救方法。同时通过“小小志愿者”计划引导儿童参与环保清洁、老人探访服务50余人次,以理论+实践的方式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成员。

“金晖暖心”助老服务项目采用“社工+志愿者+朋辈群体”服务模式,通过设立睦邻关怀日,引导慈善资源及志愿者为老人提供义诊义剪助洁服务320人次,以“集体生日会”方式开展悦享会3次,通过“时光机”留影计划记录老人每一个微笑、温暖瞬间,让美好记忆得以留存,累计服务老人300余人次。街道积极弘扬尊老、敬老、爱老传统美德,在中秋佳节组织开展“金晖暖心”悦享会暨“明月寄情·联谊中秋”关爱老人活动,携手“蒋姐姐”公益助老服务队、党员志愿者及多家爱心企业提供义诊、文艺表演、物资慰问服务,将关怀与温暖送至108位老人心间。项目还探索“小老助大老”服务模式,鼓励身体健康、有意愿的低龄老人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增强了老人的社会参与感。

“金晖暖心”助老服务、“星光引路”生命成长项目是该街道筑牢惠民“服务圈”、搭建便民“连心桥”的生动缩影。据了解,通过优化专业服务供给,该街道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围绕民生服务需求,采用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手法有效解决居民“急难愁盼”。社工站已建立包含451名特殊困难群众的基础数据库,开展需求评估451人次、建立援助方案60份、实施重点个案管理20个、召开社区活动28场,提供了诸如人文关怀、居家清洁、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照料护理等多维全域式服务1200余人次,切实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通过“三圈”共生、共融、共进,激发了多元主体服务动力和创新活力,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民生福祉更有质感。文/ 卢佳丽

--> 2024-10-30 卢佳丽 成华区跳蹬河街道 1 1 成都日报 c140381.html 1 “一核三圈”绘就民生幸福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