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10月31日

神舟十九号3名航天员进驻中国空间站 实现第5次“太空会师”

“70后”“80后”“90后”齐聚“天宫”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和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全家福” 新华社发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12时51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70后”“80后”“90后”航天员齐聚“天宫”,完成中国航天史上第5次“太空会师”。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共同向牵挂他们的全国人民报平安。

后续,两个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进行在轨轮换。其间,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约5天时间,完成各项既定工作。

更能装的飞船

神十九载荷体积增加20%、重量增加超30%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4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3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43次飞行。

相比以往,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有何不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陈同祥介绍说,神舟十九号进一步提升了装载能力,载荷的体积、数量和重量均有所突破,相比神舟十八号,神舟十九号载荷体积增加了20%、重量增加超30%。

据悉,除了运送航天员所需的食品、衣物等物资,飞船还需要运输空间站所需的维修维护设备及开展科学实验的相关物品,但每一克重量的增加,都考验着飞船的研发设计。

不断提升飞船的运载能力是研发设计团队一直的追求,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陈同祥表示,返回舱更多的要满足载人需求,并没有太大空间增加更多设备,对设备的优化和空间布局的调整主要集中在轨道舱。

此外,陈同祥还介绍道,从保证飞船正常飞行的结构系统、电源系统、热控系统、防控系统、推进系统等平台来说,神舟十九号是神舟十八号的“双胞胎”,其能源系统是和神舟十八号一起生产的,其他系统是和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七号、神舟十八号组批生产的。陈同祥表示,“相比追求不停变化,更要追求稳妥可靠,只有在技术有重大变化时,我们才会对飞船进行大规模改造。”

更安全的火箭

长二F遥十九火箭可靠性达0.9904

发射之前,乳白色的神舟十九号船箭组合体在夜幕衬托下非常耀眼。

一直以来,长二F火箭扮演着中国航天员“专属座驾”的角色,安全性是重中之重。

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进,长二F遥十九火箭飞行可靠性评估结果为0.9904。据悉,通常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可靠性要求约为0.9,发射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可靠性要求为0.97,三年前,让神舟十三号进入太空的长二F遥十三火箭可靠性为0.9894。从0.9894到0.9904仅有0.001的差别,却装满了中国航天人持续不懈的奋斗。

除了不断提高火箭的安全性能,发射场测发流程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陈牧野表示,长二F遥十九火箭首次实施了30天的测发流程。

自2021年中国空间站建造开始,长二F火箭一直按照“发射一发、备份一发”的“滚动备份”发射模式进行载人发射任务,这样一来,长二F火箭都会经历待命箭、直飞箭两个阶段,发射场测发流程总时间为37天。

“按照原来的流程,长二F火箭在待命箭、直飞箭两个阶段都会在技术区完成电气系统测试,也就是说,一发火箭在技术区会经历两轮电气系统测试。”陈牧野介绍说,此次长二F遥十九火箭首次采用了“待命箭不测试”的全新测发模式,即待命箭不再进行电气系统测试即可封存进入应急救援值班,将发射场流程由37天压缩至30天。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吴喆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报道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

--> 2024-10-31 神舟十九号3名航天员进驻中国空间站 实现第5次“太空会师” 1 1 成都日报 c140419.html 1 “70后”“80后”“90后”齐聚“天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