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县在老党员工作室建设工作中,坚持“家”的理念,以“”为宗旨,“建好家,聚力银发人才;管好家,融合组织资源;当好家,争做银龄先锋”作为工作思路与主要做法。截至目前,全县共建设老党员工作室137个,形成了“银发先锋”“邑路高歌”“桑榆霞光”等一批老党员工作室品牌,为广大离退休干部融入城乡社区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
建好家,聚力银发人才。全县147个村(社区)共建设老党员工作室137个,按照区域和领域,分机关和镇(街道)共组建银发人才队伍195人。在社区退职村干部和社区能人中推选老党员工作室牵头人137人,评选老党员工作室示范带头人20人,按照“一个老党员工作室一个特色服务品牌”要求,建立“陪你到老”“非遗技艺”“小区管家”等特色服务项目21个。在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银发先锋”老党员工作室作为全县示范标杆。
管好家,融合组织资源。推进老党员工作室提质扩面,持续加强“银龄”专项服务团、“蓉城金秋”志愿服务队和老干部宣讲团建设,为老同志发挥优势作用搭建载体和平台。依托县老科协组建蓉城金秋志愿服务乡村振兴“银龄”专项服务团,今年开展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大调研活动3次,服务指导6次,撰写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报告4份。组建“邑路高歌”宣讲团,开展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4期。
当好家,争做银龄先锋。以“银龄先锋”“5+1”行动为指引,组织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融入城乡社区发挥作用。在服务群众中当好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服务员。开展向“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退休干部吴德勇学习活动,引导老党员积极参与社区调解工作,形成“和风细雨”“暖心”“桑榆霞光”等大邑品牌。依托“蓉城金秋”大邑志愿服务中队,建立县老协、老体协、老科协、关工委和网络宣传等4个分队和11个镇(街道)小队,200多名骨干成员带动1300余名志愿者积极参与小区治理、环境整治、城乡融合发展等工作。文/图均由大邑县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