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01版 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将天府大道南延线科创走廊打造成为“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将成资协同开放走廊打造成为“成都都市圈未来产业技术创新集聚区,链接全球的临空智造新高地”。
“三带”承载的重大核心功能得到强化。《空间规划》作出“引导产业用地向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起步区及核心区布局,原则上新增产业用地面积占新增经营性用地面积的比例不低于40%”要求,发挥产业共生效应、空间布局联动效应,形成同城发展先行示范。
同步打造“交界地带”。《空间规划》明确,在城镇空间邻接区域着重推动两侧城市功能、交通和形态统筹协调,推进区域规划布局融合;在郊野空间邻接区域,着重共同加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及生态控制区保护;在都市圈2批12个交界地带融合发展启动项目,共同争取政策支持,探索按照“整体立项、分类实施、整体验收、分别使用”的原则开展跨区域土地综合整治。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蔡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