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裕鹏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一直是成都核心的发展战略。2024年10月,国务院最新批复的《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赋予了成都“三中心一基地”更高的城市定位、更强的城市功能。在全面增强城市核心功能方面,《规划》提出成都将以“一核多极”的现代服务业空间为支撑,推动服务业结构优化、能级提升。全市经济运行工作推进会议提出,要突出用户思维、需求导向,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塑品牌,实施“一区一特色”分级分区商圈打造行动。具体落实到操作层面,就是要契合城市发展目标,对商圈在新发展格局中的角色定位进行顶层谋划,以“春熙”“交子”两个商圈,作为双核驱动打造世界级商圈。
将商圈建设与城市特质紧密结合
成都作为西部消费中心城市、全国第二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的省会城市,在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路上,成都的商业功能区发展还存在着不少提升的空间。以全球视野,纵观国际商圈发展经验,结合消费新趋势,“一区一特色”分级分区商圈打造,应包括商圈顶层谋划、区域协同联合、用户需求导向、加快培育品牌等实施路径。
顶层谋划商圈在新发展格局中的角色定位,契合城市发展目标。商圈分级分区应契合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依据成都“四川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定位,将商圈建设与城市特质紧密结合。明确各商圈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空间布局,例如,春熙、交子等核心商圈以世界一流打造标准,成为国际化、品质化、便利化的统一展示窗口,体现成都现代化、国际化的名片;而其他区域商圈综合考虑各个区域的消费能级、产业基础、商旅文资源、发展趋势等因素,找准自身在城市商业体系中的独特定位,如高新区的商圈可以紧密围绕科技创新、高端商务等元素进行打造。
建立跨区域协调机制,加强区域协同、强强联合的商圈发展方式。在成都市内区域联动,加强交通互联,加强不同商圈之间的交通连接,方便消费者在不同商圈之间流动。促进产业协同,推动不同商圈所在区域的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与商业的良性互动。例如,龙泉驿区的汽车产业优势可以与附近的商圈相结合。跨城市、跨区域的协同合作,建立跨区域的商圈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商圈的商业信息、消费者数据、市场动态等资源,实现信息的互通有无。与周边城市协同,加强与重庆、西安等周边城市的商业合作,共同打造西部商业高地。融入国家战略布局,抢抓政策机遇,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城市核心商圈的信息共享、活动共办、消费互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一批具有成都特色的地标性国际消费活动,提升成都商圈的国际影响力。
坚持用户思维与需求导向,洞察消费者的需求变迁和商业发展趋势。打造“成都消费”的全球吸引力,提升消费体验,提升对世界消费人群的吸引力,制定高品质环境、高质量建筑、便利交通、潮流业态、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目标。根据调研,中国消费者需求加速迭代消费趋势,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已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逐渐转变,消费者更加注重情感满足、个性实现、自我提升等高层次的需要。消费新增长点加速在文旅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潜力释放,即时零售社交电商、私域运营等零售新模式快速发展。
商业发展应当打破传统经营模式,积极采用新技术以及创新商业模式。融合多元消费场景,打造更具体验感、娱乐感、社交性能较强、精细服务化的零售空间,加强与其他消费场景的合作与联动,将商业与文化、音乐、艺术、戏剧、自然完美结合,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沉浸式空间。加快培育“成都造”品牌,成为差异化竞争利器。政府可牵头打造“成都造”区域品牌,制定品牌标准和认证体系,提高“成都造”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双核驱动打造世界级商圈
商圈是城市经济活力的“晴雨表”,更是拉动区域消费的“主引擎”。目前,成都春熙商圈和交子商圈已经成为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强力引擎。下一步,应该持续放大这两个商圈的边际效应,以此为双核推动打造世界级商圈。
“春熙路商圈”位于成都中心城区,其商业发展已有百年历史。商圈覆盖了高端、中端、大众化全方位的商业服务,以极大的辐射范围拉动城市经济,已然成为一张名副其实的成都名片。纵观“春熙商圈”的百年发展,从窄街小巷到千亿级商圈,离不开政府对商圈的顶层设计及高能级的战略定位。四川提出的建设千亿级规模的世界级商圈总目标,成都提出加快将春熙路商圈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地标商圈,并将春熙路时尚商圈纳入全市“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建设,定位瞄准“世界级都市高端商圈”。
春熙商圈不断通过扩建改造、引入国际品牌等举措重塑商圈在城市的核心位势。伴随大规模购物中心及百货由市中心向外环路外扩并不断聚集,商圈新增商务空间200万平方米,商业空间40万平方米。2014年IFS、太古里开业对高端消费商业形态的补足,商圈形成以步行街、百货、购物中心的多元商业空间涵盖不同品质生活方式需求的复合形态。如今,春熙路商圈已聚集国际一线奢侈品牌53个、国际一线品牌75个、国际知名品牌670个,聚集全球旗舰店、全新概念零售店、创意店及国际品牌各类首店600余家,销售冠军52家,单店月均税收超千万元。同时,获评全国首批示范智慧商圈,成功打造西部首个离境退税街区。
与此同时,春熙路商圈面临核心区改造提升成本高、扩容困难和空间功能定位差异化不明显、快达慢行交通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春熙路商圈还需深化产业集聚效应,通过发挥区位交通、成熟配套和人文底蕴优势,致力于汇聚高端的文化与科技创新资源,构建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产业生态。
“交子公园商圈”2009年启动规划建设、2021年正式开街,目标打造以金融产业与时尚消费为主要特色的世界级商圈。近年来,交子公园商圈的商业活力持续跃升、全球顶尖时尚品牌竞相汇集、全时活力消费场景不断创新,“千年交子,世界商都”已成为成都的新名片。
回顾“交子公园商圈”发展历程,首先,政府对商圈进行了前瞻性的纵深规划。《成都市中优“十四五”规划》提出将商圈打造成为具有特色的公园城市商圈。《交子金融商圈一体化发展总体概念性规划方案》提出扩大优质商业规模,加大商业体量供应和提升商业建筑密度,以高密度实现商业氛围凝聚,并构建多中心组团,形成“一江连两岸”的互动格局。
其次,交子商圈商业总体量大,商业集聚多元标签。商圈的商业布局呈现出多元业态互为补充的特点,存量供应商业面积146.2万平方米,汇聚建成年销售可达十亿级综合体7个、百亿级综合体1个,拥有全球一线品牌800余个。相较于传统商圈,交子商圈凭借其前瞻性的“公园式商圈”定位,以大规模公园化环境为基底,融合城市烟火气与自然景观,营造出和谐共生的商业氛围。通过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强大吸引力以及与生态公园的深度交融,彰显出更加年轻化、前沿化且高品质体验的特色。
此外,交子商圈消费客群呈现出“潮汐性”特点,由于核心商务白领客群白天工作日且消费时间相对有限,下班过后大批人群回溯成熟密集的城中心住宅区。为应对这一挑战,交子商圈运营方进行了大量的运营支撑、创新的活动策划等,充分吸引人流。未来交子商圈与春熙商圈的合作共振也将继续探索发展方向,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成都商业的繁荣发展。
(作者:戴德梁行华西区董事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