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11月22日

广州 上白云山,发呆去

白云山上的山顶广场

黄婆洞水库,风景与人融为一体

潘小娴/文图

我爬白云山20多年,算得上“白云山达人”了。我觉得在白云山上,有四个地方特适合发呆……

在广州,如果要找个地方发呆,你会选择去哪里?

——上白云山呀!

白云山不是爬山健身的地方吗?会适合发呆?

的确,在一般人眼里,聚拢着30多个山峰的白云山,是健身锻炼的好去处。事实上,每到周末,呼朋唤友去登白云山,已经成为很多广州人的固定生活节目。

我爬白云山已有20多年,算得上是“白云山达人”了,又恰巧还有那么一些文艺因子,我觉得在白云山上,有四个地方特适合发呆,而且,这种发呆,绝对属于很文艺范的哟!

苏东坡式发呆:

七八月时无暑气,二三更后有书声

牛岭草坪北侧的月溪书院,低矮的木门,青翠的院子,绿树掩映,修篁幽幽。一条石板路从院子中间穿过。路旁,放着形状各异的藤椅,一人、数人,或坐、或卧、或促膝谈心,都能文艺得贴切细致。

藤椅正对的是“听月庐”。听月庐造型古朴,门前经常长满青苔,两边灰砖墙上镶嵌着古铜色的瓦片,门上镂刻有连锁图案,活脱脱“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的意境。门框两侧,悬一副对联——“七八月时无暑气;二三更后有书声。”

闲坐藤椅,静听书声——十足文人最喜爱的发呆方式呀。知道吗?“月溪书院”这名字,与大文豪苏东坡有关呢。

《光绪·广州府志》载:“月溪寺在白云山左,宋太尉苏绍箕建。前有文昌庵,下有月池。”苏绍箕,苏东坡第三子苏迨的长子,去世后葬月溪寺后山,即今摩星岭正门附近的苏家山胜迹。明朝,地方政府曾将月溪寺改为“月溪书院”。明末,又改名为“碧江苏氏山祠”。抗日战争期间,山祠尽毁。原址现已改建为山庄旅社。

如今,牛岭草坪北侧新修的月溪书院,正是借用已有近千年历史的苏家山胜景的深厚文脉。我们来到这里,不妨一傍苏门,来一场苏东坡式的发呆——尽显古典文雅的书生意气。

沿着石板路往前,过一窄桥,苇草依依,流水潺潺,又见很文艺的藤椅。特别喜欢酷似草编的那一张,坐一坐,呆呆地望向前面一丛丛艳丽的红花银桦。虽然这并非原产中国的文化植物,但随着银叶玉枝缓缓开花,聆听着书院学子们的琅琅书声,再静静地发一阵呆——当然很书生!很文艺!

卞之琳式发呆:

在黄婆洞水库“看风景”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是“新月派”诗人卞之琳所写的《断章》。

“你看风景”“看风景的人看你”,构成了一幕戏剧性的场景。这样的发呆,当然也是有趣得紧。

白云山上,能够卞之琳式发呆,既“看风景”又“看人”,并且最壮观、最耐得住时间流逝的,莫过于黄婆洞水库。

黄婆洞水库湖面开阔,三面环山,四周万木苍翠,绿意满怀。此处通常比较安静,多数来这里的人通常也是为了钓鱼、发呆。沿着长长弯弯的堤坝,甩向水库的是一排排的鱼竿;愣在堤坝边沿的,则是一双双时而发亮、时而发呆的眼睛。

据说,水库中出产一种叫“白云金丝”的小鱼,长仅一寸半,头部有一段黄色彩纹贯通到尾部,尾鳍有鲜红斑点,十分美丽奇特。为了钓到这种奇特的鱼,于是,愣在堤坝上的一双双眼睛,发呆的时间就越来越长。

这里还有一群“自己不钓鱼,却有看别人钓鱼的心情”的发烧友。因此,愣在堤坝边沿,那一排排钓者的身后,又有另一排人,他们也是瞪着一双时而发亮、时而发呆的眼睛。这两排人非常具有“卞之琳式发呆”的味道——你在堤坝边沿钓鱼,站成风景;看风景的人又在堤坝上面看你,站成了另一道风景。

安徒生式发呆:

在桃花涧,穿越童话世界

桃花涧位于明珠楼景区,是以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构思主线的写意园林。一道浅浅的山泉水从山坡上倾泻而来,形成一级级小水潭;沿着山坡和水潭边,遍植桃树,每年二三月份,桃花密密层层地绽放。

满园桃花灿若朝霞,桃花涧里笑声盈盈。在这样的闹景当中,也能文艺范儿地发呆?当然可以!比如,你可以站在桃花涧的篱笆墙外,远远观望别人如此地拥挤喧嚣,而篱笆墙外的你却淡定自如。这是不是挺有趣?

当然,最文艺最有趣的,还是要等到4月初。桃花落尽,逐花的游人亦已散尽。此时,桃花涧静悄悄的,只有两三个长满炮仗花的小亭子,此时却很醒目,突显在眼前。

其中,有一个炮仗花亭就靠近涧边,涧水清清,叮咚作响。炮仗花连绵不断地倾泻下来,整个亭子犹如童话世界里的花房,像极了公主王子居住的漂亮房子。安徒生笔下的公主王子大都很受宠吧,他们有很多时间去发呆吧。

那么,不妨去炮仗花亭做一回童话公主、童话王子吧!亭内,有宽宽的木板凳,可以随便地或坐或躺,懒散至极,美美地发呆去。

这个炮仗花亭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怡春亭。亭柱上,悬对联一副:“红萼生辉迎晓日,绿枝摇曳笑春风。”炮仗花还没开花时,绿绿的枝蔓爬满亭子,就像一层层毛茸茸的绿帘,摇摇曳曳,满目绿意泼洒;而等到开花时节,炮仗花就橙红一片,轰轰烈烈,整个亭子熠熠生辉。置身这样的风景,做一回安徒生童话中的公主王子,真的是十分怡人。

普鲁斯特式发呆:

在孖髻岭天马行空穿越森林与城市

我称之为“普鲁斯特式发呆”,这是一种类似于“追忆似水年华”的发呆:天马行空,用追忆的目光,细细记录逝去的时光,颇有穿越之慨。

白云山北麓的孖髻岭,是整座白云山最具时光穿梭感的一道美妙风景。此处,山虽不高,但四周陡峭,唯中心相邻两座较为平坦的山头相对而望。远看,酷似旧时女子头上所梳的两个发髻,因此得名孖髻岭(孖,粤语方言,双的意思)。两个山岭上各有一小亭,有梯级相连。站在梯级相连处,往左边望,可以俯瞰京溪、同和、嘉禾等广州东北部风光,甚至可以侧眺中信广场、广州塔等处,这又是一派高楼大厦的都市风光;往右边望,则是开阔旷远的山野森林,但见群山绵绵、森林密密,绿浪排山倒海地扑向眼前。

或站或坐,在孖髻岭。呆呆地,从左往右看,再从右往左看。游离的眼神,从城市穿越到森林,再从森林穿越回城市,感觉如梦幻般独立山顶,天地之间似乎只剩下自己一人了。

就这样,任山风吹拂,任山雾把自己重重包围,心中生出复杂难懂的情愫,连自己都无法读懂自己。

就这样沉浸在时光穿梭般的孖髻岭风光里,感觉自己总是处于梦境般的闪幻之中。千思百想集于心头,追忆往昔,在似水年华中天马行空——这就是一种很high的普鲁斯特式的发呆吧。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2024-11-22 1 1 成都日报 c141426.html 1 广州 上白云山,发呆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