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购物成为越来越普遍的消费方式,“开网店”也变得火热起来。不过,开网店也需要操心不少事,比如囤货发货、商品上架推广等。如果有人告诉你,只需要158元的启动资金,你就能拥有自己的网店,并且其他的一切都不用你管,只等着收钱就行,你会怎么想?
日前,上海判决一起相关案件,7名被告人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58元无忧开网店”,看似是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实则是诈骗团伙设计的圈套。
第一笔订单轻松赚新订单却遇麻烦
上海的张先生在某网络平台看到推广视频,对“开网店”产生了兴趣。他通过私信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和手机号,很快,一位自称是“咨询导师”的人联系了张先生。
张先生说,对方说只要付158元钱,就可以提供开店、货源、运营、引流一条龙服务,实现“无忧开店”。她说全国各地有很多客户都赚钱了,很好操作。她还保证说一个星期就会有订单。
心动的张先生立刻通过二维码支付了钱款,然后在一位所谓“运营老师”的指导下,注册了某网络购物平台的卖家账号并顺利开了店。张先生的店铺里上架了一些服装类商品,第二天,就有顾客下了单。
“运营老师”告诉张先生,顾客在网店下单后,张先生需要把订单截图发给供货商,并支付其订单商品价格的70%来进货。之后,供货商就会直接把商品快递给顾客,顾客签收后,张先生的网店就能收到顾客支付的钱款了。
张先生回忆,当时店铺接到的第一笔订单是一件标价160元左右的衣服,他付给供货商标价70%——也就是110元左右的货款,很快,供货商就发了货。顾客签收后,张先生的网店果然顺利进账了160元左右的钱款,相当于赚了几十元的差价。过了几天,又有三个新订单接踵而至。
张先生说,又有客户下单了,比之前的贵,都是1000多元的单子,我还是联系供货商,把订单截图发给他,支付了这三笔订单的货款,每单七八百元。
不过,这三单生意却并不顺利。供货商发货后,这些下单的买家都在快递到达之前,突然申请退货退款。张先生联系供货商退货,并想要回自己支付的进货款,但却遭到了拒绝。
注册多家咨询公司
自导自演骗取进货款
供货商拒绝退回张先生已经支付的进货款,并表示这些进货款用在下一次的新订单中,不过奇怪的是,张先生的网店再也没收到新订单。也就是说没有新订单,张先生2000多元的进货款也就要不回来了,此时的他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于是报警求助,而警方的调查印证了他的猜测,这背后隐藏的是一个以陈某为首的7人诈骗团伙,涉案金额高达220万元。
据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刑侦支队刑三队队长陈聪介绍,警方发现这个团伙的诈骗模式是,首先先在一些短视频网站上发布一些广告,声称开网店能赚大钱,让被害人跟他们联系,取得联系以后,先让被害人交纳158元的会员费。
警方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陈某等人注册成立了多家咨询公司做伪装,并在网络上进行推广,以“158元无忧开网店”为幌子吸引被害人上钩。而被害人不知道的是,他们联系的所谓咨询导师、运营老师、发货的供货商以及下单购物的买家,其实都是诈骗团伙成员扮演的。陈聪说,先用公司员工控制的一些账号,在被害人的店铺里面先下一个小额的订单,然后由所谓的全系列供货商来进行发货,模拟真实的交易,让被害人先赚到十几元、二十几元这样一个零头。
让被害人顺利完成一单
以此骗取信任
民警介绍,被害人在平台注册开店后,团伙成员会以买家的身份在被害人的店铺下单,这第一笔订单通常是价值百十块钱的低价商品。被害人联系所谓供货商支付70%的进货款后,他们就会继续相互配合,扮演供货商发货,扮演买家签收,让被害人顺利完成这一单的交易并赚到少量的利润,以此来骗取信任。
被害人以为和他们公司合作这样能赚到钱,然后他们再用公司员工控制的一些账号,在被害人的店铺里面下高额的订单,等到被害人把钱打给了所谓的全系列供货商以后,他们用买家账号再把这笔订单取消。
鉴于第一笔交易十分顺利,加上大额订单意味着能带来更高的收益,被害人往往会毫不犹豫地继续将进货款打给所谓的供货商。然后他们控制全系列供货商的账号,再跟被害人说,我们这个商品给你的价格都是批发价,我们是不予退款的。
法院审理认为,陈某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网络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且属共同犯罪。日前,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对案件作出判决。
该案7名被告人在3个月内的时间,诈骗了2046名被害人的钱款,共计人民币220万余元。法院最终对主犯陈某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万元。对于其余的从犯,以诈骗罪分别判处3年至7年6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警方在此提醒广大群众要提高警惕,仔细分辨是“商机”还是“陷阱”,不要被所谓的“低投入”“赚轻松钱”等诱人承诺所迷惑。
文图据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