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11月28日

更期待剧和地共情共生

从年初的热播剧《繁花》带火上海黄河路和排骨年糕,到今夏《我的阿勒泰》让新疆旅游迎来一波爆发;从《承欢记》让黄浦江畔风景深入人心,到《春色寄情人》让泉州Citywalk登上热搜……近年来,影视作品成为城市文旅新名片,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一部剧,赴一座城”。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4.5%的游客会因观看某部影视作品或综艺节目,而对从未关注过的目的地或景点动心。国庆假期,全国国内出游7.65亿人次,出游总花费超7000亿元,旅游市场一片火热。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早已不是新现象。当下,推动“影视+旅游”深度融合面临着诸多发展机遇。华侨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孙盼盼表示,在宏观层面上,“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基本发展共识。一些制作精良的影视作品蕴含着多元化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精彩的地方故事、独特的地方文明和优秀的地方文化,是文旅融合的重要途径。在微观层面上,当前数字技术和社交媒体多元化,为“影视+文旅”这一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宣传推广、互动体验等多方面助力。“文旅融合”,因为诗与远方本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双向奔赴催生新消费

《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依托影视IP打造沉浸式体验主题景区,让游客身临其境地体验影视作品中的场景;《山海情》《人世间》《人生之路》等不少影视作品中的取景地,吸引众多粉丝前往游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苍兰诀》《三体》VR沉浸式体验馆,结合前沿技术,打造影视作品的虚拟现实体验……在全国渐成风潮的“文旅+影视”也悄然推动着线上线下两大产业的“双向奔赴”,不断催生出新场景、新消费。

“我的心先于我抵达阿勒泰。”远立于北疆的阿勒泰,草原与天空相接,牛羊与牧歌作伴。在这个春夏相交,治愈了很多人。借由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主人公李文秀的视角,观众得以深切感受这一北疆秘境的自然风物及精神涵养,阿勒泰由此成为现下大热旅游目的地,再度彰显了“影视+文旅”释放出的强大动能。

阿勒泰地区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中国雪都”的美誉,成为众多文艺创作者的灵感源泉。近年来,众多影视团队选择在此取景拍摄。在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拍摄过程中,当地全力支持,协调资源,确保拍摄顺利,比如,阿勒泰地区歌舞团帮助演员更真实、生动地融入角色,哈巴河县和布尔津县为剧组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拍摄场地和道具;积极对接影视团队,优化服务,探讨如何将阿勒泰的特色文化融入影视作品。“它是诗意再现阿勒泰地区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影像画卷,是写给阿勒泰地区的一封深情的情书。”《我的阿勒泰》文旅项目经理吴欢玮说。

2023年初,随着电视剧《狂飙》的热播,广东江门作为拍摄地迅速受到关注。当地借此机会,深入挖掘影视资源,推动“天然摄影棚”向“影视梦工厂”转变。江门拥有丰富的影视文化积淀,是大湾区的影视资源宝地。于是,江门提出了打造“10张城市文化名片”,将影视资源作为重点。江门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建筑为影视拍摄提供了绝佳条件,为充分发挥江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助推影视剧组顺利开展工作,江门还成立了影视拍摄协调小组,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统筹,22家市直单位和7个县(市、区)共同参与,为影视拍摄提供全方位服务,帮助剧组协调解决拍摄中遇到的困难。去年至今,已有29部影视剧在江门取景,3部电影公映。当地还举办了光影展、参加影视产业大会、推出影视旅游路线等,营造了良好的影视文化氛围。

当下,“影视+文旅”发展有哪些新机遇?两者又如何各取所需,实现更进一步的融合创新?在爱奇艺副总裁、总编辑王兆楠看来,“影视+文旅”的双向奔赴和深度联动是正向循环的,影视能够带来情绪共鸣和情感联结,文旅则提供体验经济和场景消费。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铮表示,影视剧中的“地方烟火气”正在成为文旅传播核心内容,要在影像中重建“地方感”,让诗和远方在影旅的深度融合下实现“互文”与“转译”。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沉浸式文旅专委会专家组组长王东提出,通过再造影视IP沉浸式新场景可以提升旅游新体验,在技术层面,要注重数字科技赋能、系统性IP打造、项目化落地、全业态创新;在政策层面,重视影视IP资源利用、影视与文旅融合支持、沉浸式创新项目支持。

影旅融合下的成都表达

影视热带动文旅热,不止长剧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也成为新的“流量密码”。相较于传统影视剧,微短剧凭借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及互动性强等特点,已快速发展为网络视听内容领域的新赛道。今年,由四川省选送的5部“四川造”“成都造”微短剧作品《我和花花是发小》《云朵之恋》《成都,说不出再见》《寻找会说话的貊貊》《关于我的祖宗是诸葛亮这件小事》入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最新一批推荐剧目,这5部入选作品各具特色,涵盖非遗、文物、城市文明、自然景观和生态文明等话题和故事,而它们的取景地也都是四川颇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从5部作品的取景拍摄地来看,《关于我的祖宗是诸葛亮这件小事》取景地为都江堰,《我和花花是发小》取景地在大熊猫生态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雅安邓池沟,《成都,说不出再见》取景地为成都市双流空港花田、中坝森林等,《云朵之恋》取景地在四川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寻找会说话的貊貊》取景地为绵阳北川西羌神木寨、林海石源等。这些文旅地标,通过微短剧内容的深度呈现和情感联结,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四川各地的美景和文化魅力,由此带动实景拍摄地旅游热。成都天府宽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斌认为,影旅融合的破题关键,是对在地文化的理解和转化,只有真正理解并挖掘文化内涵,相关作品才能持续为观众带来新鲜感,进而推动影旅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新布局“影旅融合”新赛道的成都天府宽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也即将上新多部展现成都影旅融合魅力的作品:即将开机的广电总局重点项目、展现中国航天人精神的电视剧《苍穹以北》,描绘四川美食美景的真人特摄短剧《熊猫超人》,聚焦西岭雪山之美的《欢迎来到天灵山》,反映消防员故事的《炽热的我们》,讲述成都“香料文化”的古装爱情片《云鬓添香》等影视作品;以及已经开始录制的《现在就出发2》,10月底开始录制的《独一无二的你》,10月13日起在东方卫视首播的《开播!短剧季》等多个S级综艺项目……积累了丰富影视文旅经验的“成都智造”已经蓄势待发,即将成为全国影视新力量。

对于文旅运营方如何助力影视内容创作,赵斌表示:“文旅剧不是景区导游类剧集,应该更多融合当地特色,展现当地风貌。”他认为,文旅企业进军影视赛道,具有先天的优势,尤其是能够迅速整合资源,为剧组提供专业的一站式落地拍摄服务。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理风貌独特的四川拥有这方面的天然优势。四川省广播电视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四川正在打造“拍在四川”制片服务体系,围绕建立资源库、提供制片服务、举行影视研学、拓展文创产品、开办影视培训班、开展国际交流六大主营板块打造。同时,依托成都文旅丰富的资源和运营经验,面向全川“撒网”,快速建立既符合导演“镜头需求”,又适合做文旅开发的场景资源清单,为“拍在四川”撰写清晰、详细、好用的说明书。将依据地域特色和文化效应打造四川影视品牌,助力文旅发展。

“要将各种要素联动起来,影旅融合才会更具价值。”赵斌透露,“我们还将联合拥有横店影视基地创始人核心人才的成都春光好公司,为剧组提供全国一流的专业优质服务,把‘拍在四川’做优做强,成为‘移动的横店’。”

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是双向赋能的起点。文旅融合也需要“致广大而尽精微”,让一个好地方赋能一部剧,在一部剧中读懂一座城,只有两者在精神上彼此契合、在文化内涵上相互成就,作品才能气韵生动,剧和地共情共生,这样的诗和远方才会让人心向往之。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卢星宇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2024-11-28 1 1 成都日报 c141690.html 1 更期待剧和地共情共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