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跟随市委社会工作部来到草堂小学门口,实地查看草堂小学早高峰周边道路交通拥堵情况。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居民代表、网格员代表等畅所欲言,共同探讨交通治堵的可行办法。
早上8时许,记者打车前往草堂小学,距离校门口还有一两百米,出租车司机就抱歉地说道,“实在不好意思,这里一到早晚高峰就特别堵,您要赶时间,就提前下车吧。”记者在现场看到,部分开车的家长在校门口暂时停车,目送孩子进入校园才离开;部分骑电动自行车的家长,会把车临时停放在非机动车道上;共享单车让本就不宽敞的人行道也拥挤起来……
“我在这附近居住了近40年,眼看着周围发展起来,周边的道路也拥堵起来。”草堂路社区志愿者代表胡声荣说,道路之前规划较窄,周边的停车位也不够。
经过仔细观察,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张南分析说,“核心还是在于道路资源的供给不足。学校附近道路密度不够,加上临近景区,以及部分车辆因地铁施工等原因只能借道通行,都让学校附近原本就不充裕的道路资源变得更加紧张。”
实地查看完道路拥堵的情况,市委社会工作部、交管部门一行及周边的企业、居民代表一起,在草堂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召开座谈会,共同寻找社区治堵的办法。
草堂小学校长金波说,他们对学生进行分批放学,并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倡导家长绿色出行,“如果有办法在学校200米外增设停车位,同时有志愿者在早晚高峰期间来校门口附近维持交通,相信交通拥堵的情况能发生好转。”
“我们可以想办法向社区志愿者发出号召。”听到金波的建议,草堂路社区书记叶鸿立即回应。她同时表示,距离学校不远处有一个综合体,希望其中的停车位在高峰期向开车的家长开放。
企业代表苟燕麟建议社区引导骑电动自行车的家长把车辆停到距离校门口200米外的地方;社区党员代表黄鹂建议与共享单车运营公司协调,在早晚高峰划定临时禁停区域。
在大家的你一言我一语中,缓解道路拥堵的可行建议变得清晰起来,“我们一共整理出10条可行的建议。”市委社会工作部一级调研员、基层治理一处处长谭永生说,接下来,他们将和各部门协商,“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城市的交通拥堵情况,会得到进一步缓解。”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白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