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文章指出,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
“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崛起的精神基因,也是天府之国革故鼎新、善谋图变的文化基因。宝墩文化、金沙文化中都折射出强烈的创新倾向,太阳神鸟的金箔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华文化遗产标志;都江堰是世界最早的无坝引水工程;宋代交子是全世界最早出现的纸币;汉代即出现中国最早的地方官学,开全国先河……可以说,创新创造是从历史中析出的、融进成都人血脉中的文化基因之一。
从文翁兴学的文明之郡,到唐宋时期的诗歌之都,再到如今历史名胜遍布和科技企业林立的现代化超大城市,时间在走,称谓在变,不变的是天府之国的深厚文脉和创新精神。天府文化如何孕育并夯实具有家国情怀和包容气度的创新精神?青年人创新意识强、创新思维活跃,是全社会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天府文化的创新性与青年人的创造力如何形成双向互动关系?围绕这些议题,本期《理论周刊》约请专家深入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