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2月5日获悉,“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科技成果对接转化活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作为其“1+3”系列活动之一的“校企双进·找矿挖宝”活动于日前走进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瞄准前沿重点产业,搭建精准对接平台,找技术、找市场。
本次活动聚焦低空经济、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重点产业,共发布52项科技成果,现场促成成渝科技合作意向10项。
展现科研“硬实力”
激发创新合作潜能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是哈尔滨工业大学首个落地综合性地方研究院,是哈工大优势资源链接西部地区的重要窗口。本次活动中,研究院也展示了其在低空经济、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领域的“硬实力”。
活动现场,进行了“‘知元AI’工业视觉检测平台”“开源鸿蒙机器人操作系统及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等项目的路演展示,让大家得以直观了解研究院在相关领域的研发实力和成果转化能力,最大化挖掘双方合作潜能。
“路演过后已经有十几家企业联系我们了,既有来自成都的投融资机构,也有无人机产业的上、下游厂家,他们对我们的技术和产品都很感兴趣。”重庆研究院氢动力及低碳能源研究中心博士沈轶岭此次路演的主题是“氢动力无人机”,他表示,自己所在团队主攻方向为氢能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核心技术涵盖航空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氢能航空器等多个关键领域,并在多地区进行落地应用。
结交合作“新朋友”
共推产业协同创新
瞄准科技前沿和重点领域,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促进更多新技术、新成果在成渝地区“落地生金”。此次活动让很多成都企业看到了合作的广阔前景。
成都星卫讯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卫星通信和卫星互联网领域,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企业。公司市场总监孔维辰表示,这次参加活动,需求很明确,就是在卫星通信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卫星互联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卫星物联网技术的拓展等领域寻找合作伙伴,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那么,“寻宝”成果如何?孔维辰进行了分享,“我们对研究院的宽温区高安全凝胶固态电池技术和氢燃料电池系统很感兴趣。接下来,我计划通过深入交流探讨合作机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推动这些技术的落地应用。”
成都莒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是“校企双进”活动的老朋友了。莒纳科技是覆盖ALK、PEM、AEM三大电解水制氢技术路径的(膜)电极制造商,在彭州落地的绿氢电极数字化工厂,从产品、工艺到产线设计有不少属于“首创”。莒纳科技生产运营部总经理韩永刚介绍,此行已与研究院一个氢能材料相关的团队建立了联系。
“我们希望了解高校在氢能材料隔膜上是否能帮助企业实现国产替代。同时,研究院在人工智能、信息化等领域新技术的发展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技术发展的趋势,随着企业发展壮大,相信未来会有更大的合作空间。”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黄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