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们可以和政府、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面对面’聊需求,‘点对点’谈合作。”活动现场,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市场部主任李鸿如是说。
李鸿之所以有着这样的参会感受,是来源于一场技术创新对接活动……12月6日,“科创天府 智汇蓉城”科技成果转化对接系列——氢能领域专场技术创新对接活动举行。来自成都氢能领域的30余名企业、高校院所、产业园区代表“肩并肩”深入交流、“面对面”谈合作,共话成都氢能产业发展中的合作机遇。
对接会“牵线搭桥”促合作
“您好,方便加一个您的微信吗?会后我们可以再深入聊一下。”“我们在氢能材料领域遇到了瓶颈,不知道高校现在是否有团队研究相关方向。”……借助活动“牵线搭桥”,企业、高校、投资机构代表现场畅所欲言,不少企业、机构现场“看对眼”。
扎根氢能及储能领域的氢启能源技术(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氢启能源”),掌握了AEM制氢和固态储氢核心技术,并自主研发了AEM电解槽全链条产品。
活动上,公司创始人张强详细介绍了公司的核心技术及产品后,迅速受到了参会代表的注意。“非常感谢活动搭建的平台,让我们被更多人‘看见’并了解。活动刚结束,西南石油大学的唐春老师就与我们添加了联系方式,并初步计划下周到公司实地考察交流合作事宜。”张强表示,高校在基础理论研究上、企业在技术转化落地上各有优势,产学研若能强强联合,相信未来我们会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事实上,唐春此次正是带着需求和问题来到现场,“作为高校教师,我们非常想要了解企业在氢能、新材料等领域面临的实际痛点在哪里。高校在前沿技术储备上有优势,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相信不仅可以为企业技术迭代升级提供助力,也可以让我们的研究成果更靠近市场需求,加快转化速度。”
多方共话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专业技术探讨、产业园区推介、项目需求对接、科技金融政策咨询……在对接活动的自由交流环节,现场发言络绎不绝,气氛十分活跃。
“当前,氢能的热度持续攀升。四川省专门印发了《行动方案》,为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提供政策支撑,成都也将氢能作为重点产业链之一……”在成都岷山绿氢能源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廖长江眼中,氢能产业在成都乃至整个四川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来自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的李鸿说,“我觉得此次对接活动十分精准。对于单个企业来说,聚起产业上下游的企业坐在一起聊垂直产业领域的发展、遇到的技术瓶颈等是很难得的机会。”他表示,通过政府搭台,不仅将成都氢能产业“制、储、运、用”4个环节的企业汇聚到一起,还请来了产业园区、金融机构。“这样一来,上中下游的企业既可以在这里互相了解发展需求、探索创新合作路径,也可以得到即时的反馈和响应。”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黄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