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敏
天府文化是以成都为中心的“天府之国”为地域依托的区域文化,是巴蜀文化的核心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府文化在古蜀时期开始孕育,秦汉时期在传承古蜀文明的基础上,不断融合中原文化和其他地域文化,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且随着政治上的统一与中华文明形成稳定的“元体”关系。天府文化的发展历程,生动展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的特性。
先秦时期孕育
先秦时期,古蜀文明与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化之间存在联系,天府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孕育。在孕育时期的天府文化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之间天然存在“元体”关系。
距今5000年左右,岷江上游的古蜀先民向成都平原迁徙、定居,并以成都为中心,建立古蜀王国,创造了灿烂的古蜀文明。上世纪末以来,通过考古学者对成都平原史前遗址的考古发掘,包括宝墩文化遗址、三星堆文化遗址、金沙文化遗址等,证明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都是古蜀文明史上的闪耀明珠,存在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其中,宝墩文化距今约4500年,是天府文化之根。考古发现,宝墩文化形成的过程,至少有来自3个方向人群的迁徙、聚聚与整合:本地土著居民、西北方向仰韶晚期或马家窑时期南下的人群、顺江而上的长江中下游人群。可见,成都平原史前文化同黄河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区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中华文明体系中的“元”。
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化的出土器物显示,两处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但又有显著的中原文化因素。学者认为,在商代中晚期至春秋早期,成都平原与中原文化之间存在持续的联系。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也指出“三星堆文化和在其之后兴盛起来的金沙、十二桥文化共同构成的古蜀文明,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三星堆和金沙两处遗址的发掘,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文明的丰富性,也看到了各个区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作出的贡献。
秦汉时期成形
秦汉时期天府文化的发展,既有古蜀文明的滋养,也有“大一统”王朝的推动和中原文化的影响。天府文化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又为中华文明贡献财富,其与中华文明“元体”关系趋于稳定。
公元前316年,秦灭蜀,设蜀郡。政治上的统一,推动了文化的交融。天府文化在继承古蜀文明基因的基础上,在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及其他地域文化的交融中发展成形,与中华文明的“元体”关系趋于稳定。
公元前311年,秦惠王派蜀守张若仿秦都咸阳的建制修筑成都城。在筑城过程中,秦移民万家至蜀。其后,秦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又将六国中大量的贵族、商人和手工业者迁往蜀地,推动了文化的交融。
秦昭王时期,蜀郡太守李冰修筑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天府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都江堰水利工程巧妙地改造自然环境,又不破坏其原有的生态平衡,展现了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这不仅展示了天府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也展示了天府文化的开拓性与创新性。
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当中原文化遭受战争破坏时,蜀地因独特的地理环境,经济文化持续发展。西汉初年,天府文化蒸蒸日上,蜀地人才辈出,不仅涌现了司马相如、严平君、扬雄等杰出人才,更有“汉征八士,蜀有四焉”的美誉。
四川的教育、文学、医学、天文学等均有发展甚至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农业、手工业、商业也兴旺发达,居于全国前列,并取代关中地区成为闻名天下的“天府之国”。
唐宋时期繁荣
唐初将成都作为巩固其对西南统治的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强化在成都的行政建制,先后设立益州总管、益州道行台和益州大都督府。在王朝国家强大的政治推力下,成都发展迅速,获得“扬一益二”的盛名。宋代推动城市革命,不仅给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也刺激了城市文化的发展,使天府文化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
唐宋时期,蜀地政治稳定、社会安宁。中原文化和天府文化深层次、广范围的互动交融,将天府文化推向新的繁荣。天府文化在保留原有文化底色的同时,更多地吸纳其他地域文化因素,丰富中华文明。唐宋时期天府文化的鼎盛,让我们看到了地域“元”文化的“向心”发展,和中华文明之“体”文化的“外向”扩散,二者之间互嵌互融,共同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
唐宋时期,蜀地人才辈出,文风蔚然。唐宋时期,四川一共出现了1000余位作家。尤其是宋代推行“以文治国”,北宋政府的3次兴学运动,推动了四川教育的发展,成都府学规模之大,“举天下郡国所无有”。教育的发展,加上两宋政府注重以科举笼络蜀地士人,四川进入人才井喷期,这无疑是中华之“体”文化对天府这一“元”文化的影响。
唐宋时期,蜀地商业发达,经济繁荣。伴随着商业的发展,成都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此外,造纸业进步,四川成为全国造纸业的中心,入蜀女诗人创造的“薛涛笺”声名远播;成都雕版印刷“甲于天下”,成为全国四大印刷中心之一,这些都昭示了天府文化的繁荣。
展望未来,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力、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势,成都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壮阔征程中,走向世界的天府文化,必将成为彰显中国气派、巴蜀魅力、成都精神的独特标识。
——课题来源:成都西南文化研究中心2024年度重点项目《成都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项目编号:XNWH-2024-ZD-01)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