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如何把“产业”和“人才”结合起来?成都市郫都区聚力破解“党建引领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融合发展”这个课题,围绕“以产引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发展思路,探索出了“产业村长”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新路子。
创新发展 注重制度设计
何为“产业村长”?就是产业已经在本村,主导产业联农带农作用凸显的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针对农业产品缺市场、农村经营缺人才、农民生产缺技术、农企发展缺空间“四个痛点”,郫都区出台《“产业村长”培育提升行动方案》,明确“产业村长”为何聘、怎么聘、聘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如何留“六问”工作法。如今,该区已分批聘任“产业村长”31名。出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招募“爱农村、懂农业、熟市场、善经营”的50余名能人为“产业村长合伙人”,将自身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要素资源引进乡村,推动“产业村长”一头连接基地和种植户、一头连接市场和消费者。
分链聘任 实现以才兴产
聚集种质资源847个、评鉴优良品种10个、品鉴最佳风味品种1个,推荐飞地种植近万亩——这是三届辣椒博览会结下的硕果。该区在产业链上聚力郫县豆瓣专用辣椒品种选育,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邹学校院士担任蔬菜产业创新领域首席顾问,指导承办三届辣椒博览会,形成贯彻中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案例;在创新链上,聚力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质培优,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刘现武副院长兼任院士科技小院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指导“产业村长”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沪芊”生菜品种逐年扩面种植1000余亩;在供应链上,聚力“郫都产·郫都造”农产品产销对接,发布“产业村长合伙人”招募令,举办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10余场,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从“以产促销”向“以销带产”转变。
党建引领 提升融合效能
“六链”模式让“产业村长”深耕农村,产业与人才形成良性互动。党员驻链,组建协会党支部,推动“产业村长”与村党组织协调服务;会员聚链,成立农业产业协会,吸纳生产大户100余家入会,成立农产品供应链协会,吸纳链主企业入会50家。专家补链,组建“院士科技小院”,设立9个产业专委会、30余名专家与“产业村长”结对认亲。乡贤延链,锦宁村李志伦等5名“产业村长”发起倡议,组建韭黄、生菜、萝卜、大蒜、盆景等产业联合体标准化生产基地。村民融链,会员出资创办成都天府水源地供应链有限公司,与20余家供应商共建直采直供基地10个。品牌强链,招募国家地标产品推荐官5名,实施“母品牌带子品牌”行动计划。
走在前列,起好示范。“产业村长”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六大战绩·十个案例”,是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理念方法的创新运用。“产业村长”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各类人才进村展技,将劳动与智慧书写在乡村大地上,奋力谱写着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全面振兴的郫都篇章。
赵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