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12月11日

构建“123N”工作模式

彭州市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分类

小朋友参观成都隆丰环保发电厂

大件垃圾免费上门收运服务

模拟驾驶垃圾分类运输车、参与VR垃圾分类、体验单车骑行发电……位于彭州市的成都隆丰环保发电厂里,各式各样的互动游戏让参观者边玩边学,了解垃圾分类知识、提升垃圾分类意识。去年,该厂获评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还与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宣教中心一并获评“四川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

这是彭州市大力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的一个片段。今年以来,彭州市通过健全“1”套管理体系、畅通“2”条分流分类路径、狠抓资源化利用“3”个关键环节、营造“N+”全民参与氛围,形成“123N”工作模式,持续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工作质效,不仅健全了垃圾分类的全链条体系,也切实提升了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

健全“层级式、效能化”管理体系

构建常态长效工作机制

生活垃圾分类涉及收集、分类、投放、运输与处理等多个环节,打造全流程精细化的管理系统是推动工作开展的基础。今年以来,彭州市结合自身实际健全“层级式、效能化”管理体系,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快速、精准、高效开展。

今年,彭州市召开了全市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工作部署会,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业务培训,编制生活垃圾减量分类攻坚行动方案,明确全市近三年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工作目标,分解下达各行业主管部门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彭州市建立健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四级联运治理体系,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和清运处置管理方案,统一生活垃圾分类投、收、运、处一体化标准,实现生活垃圾规范化收集、链条化转运、无害化处理。

践行“大分流、细分类”工作路径

实施源头减量分类治理

为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彭州市践行“大分流、细分类”工作路径,实施源头减量分类治理。

彭州市按照属性实施专项分流,已梳理闲置土地建成园林绿化垃圾处置场1座、建筑垃圾临时消纳场3座、大件垃圾处理中心1处,将建筑垃圾、园林绿化垃圾、大件垃圾等固体废物从生活垃圾中进行分流,实行单独处置。同时按类别实现源头分类,对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收集,深化“微网实格”治理机制,引导村(社区)保洁人员、网格员等发挥保洁、清运、宣传、巡查“四员合一”的职责,指导居民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此外,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按区域开展执法检查,建立“镇街吹哨、部门报到”的联络机制,对生活垃圾乱倒乱排、混收混运、抛冒滴漏等问题大力开展执法查处。

严把“收运处、前中后”环节

打造固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闭环

构建生活垃圾收、运、处全链闭环管理机制,确保链条上各环节对接顺畅是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质量的内在要求。

彭州市夯实前端设施基础,目前累计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1778座、景观地埋式生活垃圾收集点10座、大件垃圾便民投放点129座、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站130个。同时密织中端收运网络,在现有9座中小型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基础上,新建日压缩能力400吨的大型压缩中转站1座和城郊接合部地埋式收集站7座,建成大件垃圾集散点13座、有害垃圾暂存点13座,配备分类收运车辆300余辆,形成运输—分拣—中转的“环状+放射”全链条闭环式收运网络。在末端综合利用方面,彭州市建成成都隆丰环保发电厂末端处置设施,年均处置生活垃圾约55万吨、发电约2亿度。

探索“多维度、矩阵式”治理空间

营造多元共治分类氛围

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不仅需要健全的机制,还需要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浓厚氛围。目前,彭州市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体系,积极调动基层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形成“四位一体”的垃圾分类共商共治共享工作格局,生活垃圾分类已覆盖居民小区1071个、覆盖率100%。

与此同时,彭州市大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创建,目前已成功创建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4个、示范小区106个。面向公众开展沉浸式体验教育,设置垃圾分类知识小讲堂,打造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3处。截至目前,彭州市已围绕“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主题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五进”系列宣传活动500余场。

“接下来,彭州市相关部门还将通力合作,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营造良好氛围,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取得新进展和新成效。”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胡子月 徐漾 杨甦/文

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供图

--> 2024-12-11 构建“123N”工作模式 1 1 成都日报 c142299.html 1 彭州市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分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