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12月11日至12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时,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九大任务之首,要求紧抓关键环节,明确“针对需求不足的突出症结,着力提振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消费,被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将成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消费连着千家万户,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消费市场,稳住了内需就稳住了经济增长的“大盘子”。
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到“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国家先后推出多项政策提振消费,一系列举措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利企业、更惠民生。我们要大力提升抓落实的效能,用好用实用活“两新”等促消费、惠民生政策,推动老百姓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不断激发消费新活力。
12月7日上午10点,“乐品上海”餐饮消费券第三轮第一批次准时发放,四种券面均以七折优惠安排,开抢后瞬间“秒光”。
消费券能够产生乘数效应,作为短期刺激措施,能够起到快速激活市场需求、提振消费信心的作用。但提振消费不能只靠短期刺激,在根本上,还是要靠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加收入是提高消费能力的最直接手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就是要让老百姓兜里有钱、消费得起。
日前,成都新出台《成都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公租房资源配置,实现城镇户籍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应保尽保”。
老百姓消费意愿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迫于压力而不敢消费,而提高住房、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及均等化水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老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进而提高消费意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就是要让老百姓“敢消费”。
12月9日,深圳发布“行动方案”,明确以11项具体举措,打造全国领先的即时零售产业发展高地,推动电子商务与实体商业融合进入新发展阶段。
近年来,传统消费加速向新型消费升级,供需结构性矛盾导致消费意愿不高。要通过焕新消费场景、创新消费供给,持续激活新需求、挖掘新潜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扩大服务消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就是要让老百姓“愿消费”,以消费升级推动生活提质。
消费添活力,城市增动力。消费不仅是产业业态,也是城市文化的体现、城市形象的切片。成都当乘势而上,坚持改革创新增活力、消费提质塑品牌,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消费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内生动力。